[发明专利]一种氢渗透性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66712.0 | 申请日: | 2021-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633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梁骁琰;陈苏;李伟;刘洋;陈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和敦检测设备有限公司;上海亚大汽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上海和敦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江苏和敦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3/04 | 分类号: | G01N13/04;G01N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添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51 | 代理人: | 黎健任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渗透性 测试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氢渗透性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所述氢渗透性测试装置包括氢气压力模块、负压模块、温度调节模块、试验工装模块,所述试验工装模块包括位于中部的真空腔,待测的测试件安装在试验工装模块的真空腔内,所述待测的测试件的一端与氢气压力模块连通,另一端封闭;所述真空腔的两端密封包覆在测试件上并与负压模块连接;所述冷热流体腔密封包覆在真空腔的外侧,所述冷热流体腔内设有冷热流体介质,所述冷热流体腔通过管路与用于调节冷热流体介质温度的温度调节模块连接。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监测负压的数值变化就能计算出氢气渗透率,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氢测试仪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氢渗透性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市场需求的扩大,以及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概念越来越强,传统燃油车市场地位将会被逐步压缩。作为目前市场比较火热的电动汽车,电池寿命及其安全性一直存在争议。这些年氢能源作为清洁高效性能源慢慢发展起来,但是氢能源由于其物理特性危险系数比较高,所以输送管路的安全性至关重要。目前,对于输送管路的渗透率的性能测试设备较为贫乏且复杂,操作不便。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氢渗透性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对此,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氢渗透性测试装置,其包括氢气压力模块、负压模块、温度调节模块、试验工装模块;
所述试验工装模块包括位于中部的真空腔,待测的测试件安装在试验工装模块的真空腔内,所述待测的测试件的一端与氢气压力模块连通,另一端封闭;所述真空腔的两端密封包覆在测试件上并与负压模块连接;所述冷热流体腔密封包覆在真空腔的外侧,所述冷热流体腔内设有冷热流体介质,所述冷热流体腔通过管路与用于调节冷热流体介质温度的温度调节模块连接;
所述负压模块包括真空计,所述真空计与真空腔连通;
所述氢气压力模块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待测的测试件的一端连通。
其中待测的测试件为车用输氢管道,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监测负压模块的负压数值变化就能计算出氢气渗透率,简单方便,使用可靠。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负压模块包括真空泵和负压调节阀,所述真空泵通过负压调节阀与真空腔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负压调节阀通过真空截止阀与真空腔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温度调节模块包括冷热一体机、循环泵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冷热一体机的一端与冷热流体腔的出口连接,所述冷热一体机的另一端通过循环泵与冷热流体腔的入口连接,所述冷热流体腔的入口到循环泵的管路上设有温度传感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温度调节模块包括回口截止阀和出口截止阀,所述回口截止阀位于冷热一体机的一端与冷热流体腔的出口之间,所述出口截止阀位于循环泵与冷热流体腔的入口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氢气压力模块包括储氢装置和调节阀,所述储氢装置通过调节阀与待测的测试件的一端连通,所述压力传感器设在与待测的测试件的一端连接的管路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氢气压力模块包括电磁关断阀和氢气截止阀,所述调节阀包括一级调压阀和二级调压阀,所述储氢装置通过一级调压阀与电磁关断阀连接,所述电磁关断阀通过二级调压阀与氢气截止阀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位于氢气截止阀与待测的测试件的一端的连接管路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热流体腔的外侧设有保温腔。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氢渗透性测试方法,其采用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氢渗透性测试装置按照如下步骤进行测试:
将待测的测试件安装在试验工装模块的真空腔内,使真空腔的两端密封包覆在试件上;
打开负压模块,调节真空腔内负压到设定值并维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和敦检测设备有限公司;上海亚大汽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上海和敦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江苏和敦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和敦检测设备有限公司;上海亚大汽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上海和敦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江苏和敦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667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