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放线过程中导线保护管过放线滑车的动力计算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65999.5 | 申请日: | 2021-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649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秦剑;万建成;夏拥军;江明;贾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G1/02 | 分类号: | H02G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放线 过程 导线 保护 滑车 动力 计算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放线过程中导线保护管过放线滑车的动力计算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利用获取的参数信息,以及导线、保护管和放线滑车的初始位置确定各质点的位置;在放线过程中,基于各时刻下各质点位置对应的导线和保护管与放线滑车的接触情况,利用预先设定的计算式分别计算各质点受到的合力;其中,所述质点包括保护管的两端与导线两端的连接点B和C、导线的自由端点A和D,以及放线滑车的中心点O;所述计算式基于各质点的重力和不同接触情况下各质点之间的作用力确定。该技术方案实现了导线和保护管在通过放线滑车过程中各质点合力的计算,研究放线过程中各质点受到的合力的运动变化过程,为接续管保护管的设计和放线施工提供指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电线路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放线过程中导线保护管过放线滑车的动力计算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输电线路工程的张力放线施工中,需根据导线长度、跨越区段等因素对导线进行开断、连接。导线间的连接一般采用接续管铝管压接方式。放线技术标准中要求导线接续管外应加装保护钢甲(保护管),以防通过滑车时接续管(铝管)的弯曲度超过规定要求。
导线接续管保护管在导线放线过程中,随导线连续通过多个放线滑车,与滑车发生了碰撞与接触,滑车对保护管的冲击作用是导致接续管变形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目前,张力放线过程中,滑车与导线接续管保护管的接触作用过程尚未开展深入研究,保护管的设计载荷仅采用保护管中部经过滑车时的静力载荷,即未考虑保护管端部对滑车的碰撞力,也未考虑过滑车过程中滑车前后摆动对保护管的影响,无法为接续管、保护管及滑车的精细化结构设计提供准确参考。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放线过程中导线保护管过放线滑车的动力计算方法及系统,对导线和保护管过放线滑车的过程进行计算,用于为接续管、保护管及滑车的精细化结构设计提供准确参考。
所述一种放线过程中导线保护管过放线滑车的动力计算方法,包括:
利用获取的参数信息,以及导线、保护管和放线滑车的初始位置确定各质点的位置;
在放线过程中,基于各时刻下各质点位置对应的导线和保护管与放线滑车的接触情况,利用预先设定的计算式分别计算各质点受到的合力;
其中,所述质点包括保护管的两端与导线两端的连接点B和C、导线的自由端点A和D,以及放线滑车的中心点O;
所述计算式基于各质点的重力和不同接触情况下各质点之间的作用力确定。
优选的,所述在放线过程中,基于各时刻下各质点位置对应的导线和保护管与放线滑车的接触情况,利用预先设定的计算式分别计算各质点受到的合力,包括:
S201根据当前时刻各质点的位置判断导线和保护管与放线滑车的接触情况;
S202根据所述导线和保护管与放线滑车的接触情况,利用计算式计算各质点受到的合力;
S203判断是否满足放线时长,若满足则获取各质点受到的合力中放线滑车与保护管的接触力和放线滑车的载荷,否则执行S204;
S204根据各质点受到的合力、放线速度和导线张力采用中心差分法确定下一时刻各质点的位置,执行S201。
进一步的,所述S201根据当前时刻各质点的位置判断导线和保护管与放线滑车的接触情况,包括:
S2011从导线两端出发作切线,所述切线分别与放线滑车相交于切点,基于两切点距放线滑车中心的水平距离确定导线是否与放线滑车接触,并根据获取的导线两端到放线滑车中点的距离确定导线形变后的长度;
S2012基于保护管的厚度、保护管两端与放线滑车中心的距离、放线滑车的半径和保护管的初始长度,确定保护管是否与放线滑车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659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