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止电梯发生捣乱操作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62629.6 | 申请日: | 2021-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972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林景宏;潘依航;刘向民;马婉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菱王电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34 | 分类号: | B66B1/34;B66B1/46;B66B5/00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禾才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9 | 代理人: | 梁永健 |
地址: | 528225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电梯 发生 捣乱 操作 控制系统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止电梯发生捣乱操作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其中防止电梯发生捣乱操作的控制系统,包括操纵箱、控制板、控制端口、热释型人体红外感应开关、继电器KM1、继电器KM2、MCU装置、门机变频器和信号放大处理器;热释型人体红外感应开关设置于电梯轿厢的壁板;门机变频器的输出端与信号放大处理器的输入端和继电器KM2电联接;信号放大器输出端与MCU装置的输入端电联接,信号放大器的输入端与热释型人体红外感应开关的输出端电联接;所述控制端口与所述控制板电联接;控制系统有效避免误操作或者是人为的故意捣乱登记层站信息,却无人搭乘,导致电梯出现空载运行的情况,并且可以有效减少乘坐人员候梯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防止电梯发生捣乱操作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电梯结构中,在轿厢内登记层站后,电梯根据登记的楼层数据,运行到相应的楼层停靠,电梯只根据登记的楼层信息运行,而与轿厢内是否有司乘人员无直接关系;如此一来,有可能发生,误操作或人为故意捣乱登记了层站信息,却无人搭乘,导致电梯出现空载运行的情况,浪费电梯资源。特别的,当电梯内召登记了多个层站信息却在空载运行时,此时基站人员呼梯,仍需等到电梯在所有登记楼层完成停靠,且到时间自动关门后,才响应基站人员的呼梯,极大浪费候梯人员的时间。
目前现有的防捣乱技术,例如根据重量,当检测重量小于一定值时,取消除最近呼梯楼层信息以外的楼层信息,但如果空载登记的楼层是最高两层,特别当楼层数量特别多的时候,仍会浪费候梯人员的大量时间。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有效避免误操作或者是人为的故意捣乱登记层站信息,却无人搭乘,导致电梯出现空载运行的情况,并且可以有效减少乘坐人员候梯时间的防止电梯发生捣乱操作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止电梯发生捣乱操作的控制系统,其中包括操作箱、控制板、控制端口、热释型人体红外感应开关、继电器KM1、继电器KM2、MCU装置、门机变频器和信号放大处理器;
所述热释型人体红外感应开关设置于电梯轿厢的壁板且用于检测电梯轿厢空间内的司乘人员情况;
所述门机变频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放大处理器的输入端和所述继电器KM2电联接;所述信号放大处理器输出端与所述MCU装置的输入端电联接,所述信号放大处理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热释型人体红外感应开关的输出端电联接;所述继电器KM2与所述MCU装置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MCU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继电器KM1电联接;所述继电器KM2的常闭触点和所述继电器KM1的常开触点与所述控制端口电联接;所述控制端口与所述控制板电联接;
所述控制板的所述控制端口使用常闭信号,且当所述控制板的所述控制端口信号断开时,所述控制板取消全部楼层登记信号。
优选地,上述的防止电梯发生捣乱操作的控制系统,所述热释型人体红外感应开关的检测范围为直径在1.5-3米范围内的圆形区域。
优选地,上述的防止电梯发生捣乱操作的控制系统,所述热释型人体红外感应开关为HC-SR501型感应开关,其感应角度范围小于120°,检测距离小于7米。
优选地,上述的防止电梯发生捣乱操作的控制系统,所述壁板为轿厢顶板、轿厢板或轿厢底板。
优选地,上述的防止电梯发生捣乱操作的控制系统,还包括电气箱,所述电气箱设置于所述轿厢顶板的上方,所述电气箱设有转动机构;所述热释型人体红外感应开关设置于所述轿厢顶板的底面,感应范围延伸至电梯轿厢的内部空间中,且与所述转动机构传动连接。
优选地,上述的防止电梯发生捣乱操作的控制系统,还设有无线通讯模块和/或语音通讯模块;所述无线通讯模块和所述语音通讯模块与所述电气箱电联接。
一种防止电梯发生捣乱操作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菱王电梯有限公司,未经菱王电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626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