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热网系统的智能监控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62471.2 | 申请日: | 2021-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46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张旭东;马一宁;凌晓祥;张永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绿源地热能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9/10 | 分类号: | F24D1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0718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系统 智能 监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热网系统的智能监控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以及数据显示单元,数据采集单元,设置在热网系统的各条关键管道和各个关键节点上。本发明通过采集总成实时采集热网各个关键管道和关键节点处的温度、流量和压力,并同步识别出温度、流量和压力越限需要维保的位置并通知相关维保部门进行到场维护以保证热网正常运行,同时在维保部门到场处理的过程中将需要维保的热网所在坐标和实景以及维保部门的坐标和实景共同显示在实景地图上,可以实时了解当前的处理进展,保证公开透明的处理流程以达到提高处理效率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网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热网系统的智能监控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许多地区对供热的需求在不断地增长,供热的范围、规模也在相应地扩大,供热方式及手段也在不断的更新、改进。大型集中供热方式正在不断取代以往的分散供热方式,逐步成为我供热方式的主流,过去的分散供热方式对环境的污染比较严重,能源浪费的缺点也比较突出,而在型集中供热形式的出现,恰好克服了以上缺点,因而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其中在蒸汽远距离供热过程中,虽然热网技术在不断更新换代,但由于公用工程的状况,特别是管理方法和技术装备没有明显的改观,致使蒸汽管网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状况。管网越来越复杂,对未设监测点的重要管段上的蒸汽流量、凝结水等情况只能凭经验判断,难以精确掌控,从而导致难以维护保障热网管道的正常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热网系统的智能监控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重要管段上的蒸汽流量、凝结水等情况只能凭经验判断,难以精确掌控,从而导致难以维护保障热网管道的正常运行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热网系统的智能监控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以及数据显示单元;
数据采集单元,设置在热网系统的各条关键管道和各个关键节点上,用于采集供热系统的第一供热参数、第一供热实景和第一供热坐标,并同步将第一供热参数、第一供热实景和第一供热坐标传输到数据处理单元;
数据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供热参数进行越限数据分析,并根据越限数据通告相关管维保部门以及同步获取相关维保部门第二维保实景和第二维保坐标;
数据显示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供热实景、第二维保实景推送至实景地图上第一供热坐标、第二维保坐标处进行标定显示,并以维保结果更新实景地图上的所述标定显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包括设置在热网系统的各条关键管道和各个关键节点上的GIS传感器、摄像头、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集成的采集总成以及与数据处理单元通信连接的网络通信器,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将第一供热参数、第一供热实景和第一供热坐标传输到数据处理单元的具体方式为:
利用所述采集总成分别获得热网系统的各条关键管道和各个关键节点的第一供热坐标、第一供热实景和第一供热参数;
利用网络通信器将所述第一供热坐标、第一供热实景和第一供热参数通过网络通信传输到数据处理单元。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对所述第一供热参数进行越限数据分析的具体方式为:
依次将第一供热参数与参数阈值相匹配比照,并为超越参数阈值的第一供热参数标记越限标签,未超越参数阈值的第一供热参数标记非越限标签;
依据越限标签和非越限标签将第一供热参数划分成第一维保列表和第一非维保列表;
为第一维保列表匹配处理具有越限标签的第一供热参数的相关维保部门,将第一非维保列表缓存作为越限标签误判的举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绿源地热能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河北绿源地热能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624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