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化纤纺丝加弹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156981.9 | 申请日: | 2020-09-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21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汉润纤维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2G1/02 | 分类号: | D02G1/02;D06B3/04;D06B15/04;D06B23/20;D02J13/00;D06B1/02;D06B23/04;D06B23/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知见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95 | 代理人: | 孙列丹 |
| 地址: | 31124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纤 纺丝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化纤纺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化纤纺丝加弹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送纱装置,用于放置原料丝线并对其进行退卷;染色装置,对退卷的丝线进行染色;加热装置,对染色丝线进行加热;冷却装置,对高温的丝线进行冷却;假捻器,对丝线进行假捻;上油装置,对丝线进行上油润滑;去油装置,设置于上油装置的后方,以负压吸附方式吸取丝线上多余的油量;以及卷绕装置,对丝线进行收卷。采用负压吸附的方式去油,在上油后的丝线从毛细分支管的上方经过后,在负压泵的作用下,毛细分支管的端口产生一定的吸力,该吸力可有效的对丝线上多余的油量进行吸引,并使油从毛细分支管流向主管,然后流向储液罐内,不仅去油效率高,而且不会划伤丝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纤纺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化纤纺丝加弹系统。
背景技术
加弹机是一种可将涤纶、丙纶等无捻丝,通过假捻变形加工成为具有中弹、低弹性能的弹力丝的一种纺织机械。
公开号为CN103572439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其公开了一种加弹机,其包括横梁、中间支架、储油箱和筒管架,在横梁的中间支架之间架设有加热箱,中间支架内纵向设有冷却装置,冷却装置下方设有假捻器,中间支架的下方设有储油箱,储油箱的一侧设有进油管,进油管与出油管之间设有电动泵单向阀,出油管与上油槽连接,上油槽上设有上油装置,上油槽一侧设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可通过压力变化自动打开电动油泵单向阀向上油槽加油。该加弹机具有高效、可自动加油的特点。
关于丝线上油步骤,现有的丝线上油装置一般分为两种类型:刷线式和侵染式。刷线式上油装置是利用上油轮、上油板等刷线部件从油箱内蘸取油液,丝线在与上油轮、上油板等刷线部件接触的过程中实现上油,但这种方式由于丝线与刷线部件的接触面积有限,无法做到全方位接触。一方面丝线整体的上油量不足,导致生产过程中不得不放慢刷线速度,影响加工效率。另一方面丝线与上油部件的接触侧和非接触侧上油量差异巨大。
侵染式上油装置是将丝线穿过一个盛装油液的容器,这种上油这种方式与刷线式的上油装置相比,由于丝线与油液的接触面更大,整体上工作效率相较于刷线式装置有较大的提升,尤其适合上油量较大的丝线进行使用,如上述专利申请。但侵染式上油装置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限制了其发展:如浸染式上油装置的丝线从油液中离开后,其表面往往还夹带有一定的油滴(过量的油),现有技术中的常规做法是利用刮板,将多余的油液刮除。但这种方式采用接触式刮除,在刮除油液的同时会对丝线造成了一定的损伤,尤其是对于长绒丝线而言,损伤更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化纤纺丝加弹系统,该加弹系统中的去油装置,不仅能够去除丝线表面多余的油量,而且还不会划伤丝线。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化纤纺丝加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送纱装置,用于放置原料丝线并对其进行退卷;加热装置,对退卷的丝线进行加热;冷却装置,对高温的丝线进行冷却;假捻器,对丝线进行假捻;上油装置,对丝线进行上油润滑;以及卷绕装置,对上油后的丝线进行收卷;
其中,所述上油装置包括油槽,所述油槽上方的进丝端和出丝端分别设置有前引导油辊和后引导油辊,所述油槽内设置有位于其油液面下方的两个压辊,所述假捻器将丝线假捻并通过导丝器调整角度后,依次经过所述前引导油辊、两个压辊以及后引导油辊,最后由所述卷绕装置进行卷绕;所述加弹系统还包括去油装置,设置于所述上油装置的后方,以负压吸附方式吸取丝线上多余的油量。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去油装置包括负压泵、储液罐以及吸油管,所述负压泵与所述储液罐通过连接管进行连接,所述吸油管一端通向所述储液罐内,另一端对向丝线的正下方,且吸油管与丝线具有一定间隙。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油管包括主管以及连接于主管上的多个毛细分支管,所述主管伸入所述储液罐内,多个所述毛细分支管的上端与各丝线的下端一一相对应,各所述毛细分支管正对于丝线一端的端口上还设置有毛细引流丝,一端与丝线相接触另一端伸入所述毛细分支管内,对丝线上的油量进行引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汉润纤维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汉润纤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569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