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的抗震降温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53027.4 | 申请日: | 2021-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013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杨广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广宁 |
主分类号: | H01M50/24 | 分类号: | H01M50/24;H01M50/242;H01M50/249;H01M50/258;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6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7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新能源 汽车 电池 抗震 降温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震降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的抗震降温装置。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电池散热均匀,不需要消耗新能源汽车能耗,节能环保的基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的抗震降温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基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的抗震降温装置,包括有:壳体,其一侧中部安装有安装架;固定板,其连接在壳体上靠近安装架的一侧;出风机构,其安装在壳体内下部;导风机构,其连接在固定板上;送风组件,其连接在导风机构与出风机构之间。本发明通过出风机构、导风机构、送风组件和驱动机构能够实现对电池包进行降温,而且在行驶过程中利用进风筒收集空气进行降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震降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的抗震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经检索,专利公开号为:CN209786139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装置,包括电池架主体和连接电池架主体内顶壁到内底壁的多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固定设置有多个支撑横梁,且所述支撑横梁一端固定连接支撑柱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电池架主体右侧内壁,所述支撑横梁上放置有多块电池,所述电池上下两个表面均固定粘贴有导热垫片,所述导热垫片远离电池的表面贴附盘绕有水冷管,所述电池架主体左侧固定设置有水冷箱,所述水冷箱上内壁固定设置有水泵,所述水冷箱右侧外表面后上方设有出水口。
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通过水泵抽取水冷箱的液体对电池进行散热的方式会出现散热不均匀的现象,而且设置水泵和小电机都需要消耗新能源汽车的电池能量,导致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大打折扣。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对电池散热均匀,不需要消耗新能源汽车能耗,节能环保的基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的抗震降温装置。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了克服目前对新能源电池的散热装置散热不均匀,而且散热时需要消耗新能源汽车的电池能量,导致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大打折扣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电池散热均匀,不需要消耗新能源汽车能耗,节能环保的基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的抗震降温装置。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基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的抗震降温装置,包括有:壳体,其一侧中部安装有安装架;固定板,其连接在壳体上靠近安装架的一侧;出风机构,其安装在壳体内下部;导风机构,其连接在固定板上;送风组件,其连接在导风机构与出风机构之间;驱动机构,其安装在安装架与壳体之间,驱动机构与导风机构传动连接。
优选地,出风机构包括有:第一导杆,其连接在壳体内底部;滑板,其滑动式地连接在第一导杆上;集风管,其连接在滑板的底部;出风管,其至少设有两根,出风管连接在滑板上,出风管的底部与集风管相连接。
优选地,导风机构包括有:第二导杆,其滑动式地连接在固定板的一侧;复位弹簧,其连接在第二导杆与固定板之间;进风筒,其连接在第二导杆的底部;滤尘网板,其连接在进风筒上;接触杆,其滑动式地连接在固定板的另一侧,接触杆与进风筒相连接。
优选地,送风组件包括有:第一软管,其连接在集风管上;第一连接管,其连接在第一软管的尾端,第一连接管连接在壳体上;第二软管,其连接在第一连接管的尾端;第二连接管,其连接在第二软管的尾端与进风筒之间。
优选地,驱动机构包括有:气缸,其安装在安装架上;连接杆,其滑动式地连接在壳体外侧,连接杆的一端与气缸的伸缩杆相连接;第一楔形块,其连接在连接杆的另一端,第一楔形块与接触杆接触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广宁,未经杨广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530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