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水处理氧化罐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47719.8 | 申请日: | 2021-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531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覃科人;胡敏;王繁华;王刻文;张盈满;顾月章;张世成;郑建建;朱雷鸣;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74 | 分类号: | C02F1/74;C02F10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水处理 氧化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废水处理氧化罐,合理设置了曝气装置的型式、数量、规格,使用柔性软管连接空气入口与曝气装置,并采用升降装置使曝气装置在罐内上下往复升降,解决了氧化空气在氧化罐内分配不均匀、易产生大气泡直接上浮逸出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炼油行业催化裂化烟气脱硫装置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水处理氧化罐。
背景技术
随着炼油工业的发展和国家对环保工作的重视,催化裂化烟气脱硫装置作为环保装置,重要性越发凸显。该装置主要是将催化裂化过程中产生的烟气进行处理后达到环保指标后排放,同时需对烟气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确保其化学需氧量(COD)等指标合格,实现达标排放。而废水处理主要依靠氧化罐,利用氧气将废水中亚硫酸盐转化成为硫酸盐,降低外排水的COD值。
传统工艺中,催化裂化烟气脱硫装置的氧化罐中常通过曝气分布管提供氧气,配合搅拌装置搅拌进行曝气,其曝气分布管多为单管直筒分布,其上孔径大且数量少,氧化空气在氧化罐内分配不均匀,易形成大气泡直接上浮逸出,使得从底部进入的含亚硫酸盐的废水无法充分氧化转化为硫酸盐,无法有效降低外排废水中COD值进而无法实现达标排放,严重影响了催化裂化烟气脱硫装置的平稳安全运行。
中国专利CN201721486795.7公开了一种用于废水处理的氧化罐,该专利采用环形分布器进行曝气,并设置搅拌器,废水由罐体底部进入与空气接触后进行搅拌,从结构上增加了空气与废水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污水的COD,但曝气与搅拌后产生的大气泡仍易直接上浮逸出,影响废水处理效果。
此外,现有曝气装置均固定在氧化罐壳体内某一位置,使氧化空气在罐内废水介质中不能分布均匀,靠近曝气装置的废水中氧化空气浓度较高,反之远离曝气装置的废水中氧化空气浓度较低,进而使得废水与氧化空气反应不充分、不均匀,也影响废水处理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废水处理氧化罐,合理设置了曝气装置的型式、数量、规格,使用柔性软管连接空气入口与曝气装置,并采用升降装置使曝气装置在罐内上下往复升降,解决了氧化空气在氧化罐内分配不均匀、易产生大气泡直接上浮逸出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废水处理氧化罐,包括筒体、裙座及曝气装置,裙座支撑于筒体底部,曝气装置设置于筒体内部,筒体下部设置有氧化空气入口及废水进口,筒体上部设置有升降孔及排气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装置、吊具及柔性软管,升降装置设置在筒体顶部,吊具穿过升降孔分别与升降装置及曝气装置连接,柔性软管两端分别与氧化空气入口及曝气装置连接。
本发明一种废水处理氧化罐,其进一步特征在于:升降装置包括电机、减速机、卷筒及支座,支座固定连接于筒体顶部,卷筒、减速器及电机连接于支座上,电机与减速器带动卷筒转动,吊具连接于卷筒上。
本发明一种废水处理氧化罐,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曝气装置包括主管、支管、管嘴、曝气器及吊板,主管与柔性软管连通,支管垂直连接于主管两侧,主管及支管顶部均布开孔并连接管嘴,曝气器连接在管嘴上方,主管中心处、主管两端及中心处支管两端还设置有吊板,吊板与吊具相连接。
本发明一种废水处理氧化罐,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曝气器包括支撑体、连接件及曝气薄膜片,曝气薄膜片材质为三元乙丙或硅橡胶。
本发明一种废水处理氧化罐,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曝气薄膜片为盘式曝气薄膜片或板式曝气薄膜片。
本发明一种废水处理氧化罐,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盘式曝气薄膜片单个膜片厚度为2mm,产生气泡直径为0.8mm-1.8mm,有效曝气面积为0.02-0.025㎡,标准通气量为1.5-2.5m3/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477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风扇系统及风扇驱动方法
- 下一篇:道路区域安全警示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