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织物加工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45117.9 | 申请日: | 2021-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18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孙成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邦尼德织物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C7/02 | 分类号: | D06C7/02 |
代理公司: | 成都智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75 | 代理人: | 董晓宇;李小华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织物 加工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织物加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织物加工系统,包括定型装置本体,所述定型装置本体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预热系统,所述定型装置本体的内腔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隔板,所述定型装置本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气泵,所述气泵的输出端固定连通有一号进气管。本发明通过将织物从预热系统的一端输送到预热系统的内腔中,会经过预热系统中热气流的加热,该股加热的热气流源自于气泵将外界环境气流抽入到并送到换热管中,经过余热回收器的内腔余热而被送到加热器中进行加热,加热完毕的气流最后经过一号导气管和进气盖到达预热系统的内腔对织物进行加热处理,热气流随后会经过出气盖和三号进气管排出到余热回收器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织物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织物加工系统。
背景技术
一般在纺织厂内,织物加工的工序分为,和毛、梳毛、摊平、摊平后叠层、叠层后压平、针刺、定型和最终包装等,定型作为织物加工的最后一部决定了织物的整体品质,在加工流程中尤为重要,其原理是利用织物的热塑性,将织物保持一定的尺寸和形态,加热至所需的温度,使纤维分子链运动加剧,晶区有所增大,纤维结构进一步完整,然后迅速降低温度,从而使织物的尺寸保持下来,目的是消除织物上已有的皱痕,提高织物的尺寸稳定性,同时不易产生难以去除的折痕。
但是现有的织物定型加工系统仍存在有一定的弊端,部分定型装置在织物进行定型之前会经过一次预热处理,但是通常预热处理热将织物放入单独的密闭环境之内进行热处理,致使织物无法在流水线上进行定型加工,所耗费的时间套多,本发明提出一种新的流水线式的预加热方法,可配合前线生产流程进行预加热,其工作效率较高,且具备的热量回收功能,大大提高热能利用率。
且现有的湿加热处理是通过将织物放到冲门蒸汽的密闭环境中,对其进行湿加热处理,同样也会出现无法进行跟随流水线生产的弊端,由此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织物加工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织物加工系统,包括定型装置本体,所述定型装置本体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预热系统,所述定型装置本体的内腔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隔板,所述定型装置本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气泵,所述气泵的输出端固定连通有一号进气管,所述一号进气管的底端固定连通有换热管,所述隔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余热回收器、加热器和蒸汽发生器,所述换热管固定安装于余热回收器的内部,所述余热回收器共设置有三个且相邻两个余热回收器之间固定连通有二号进气管,位于所述隔板中部的余热回收器的底端固定连通有一号排气管,所述一号排气管的顶端穿过定型装置本体的顶部并延伸至外部,位于所述隔板中部的余热回收器侧面固定连通有进气道,所述进气道的另一端与加热器固定连通,所述加热器的内腔中固定安装有电热丝,所述加热器的外端固定连接有一号导气管,所述一号导气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进气盖,所述进气盖固定安装于预热系统的底部且进气盖和预热系统的内环境连通,位于所述隔板外侧的余热回收器固定连通有三号进气管,所述三号进气管的底端固定连通有出气盖,所述出气盖固定安装于预热系统的顶部且出气盖和预热系统的内环境连通。
优选的,所述定型装置本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加热辊,所述加热辊活动安装于定型装置本体的内侧,所述加热辊的下方设置有下传动辊,所述下传动辊活动安装于定型装置本体的内侧,所述加热辊的内腔中设置有出气筒,所述出气筒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根阻隔条,所述出气筒的外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环与加热辊固定连接,所述蒸汽发生器的输出端固定连通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底端穿过转动轴的内环并与转动轴的内环境连通。
优选的,所述换热管并列设置有七根,每根所述换热管分别可拆卸成三个部分且三个部分分别对应一个余热回收器并位于其内部,所述换热管的三个部分形状规格完全相同均为U形管,U形管的设计充分利用的余热回收器的内腔空间,因为余热回收器的内腔底部也为向下凹陷弧面,U形管的设计的即保证了气流在管道内部良好的流通性同时也提高了余热回收器内腔空间的利用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邦尼德织物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邦尼德织物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451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低阻聚四氟乙烯纳米滤材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目标位置确定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