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144551.5 | 申请日: | 2021-0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453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 发明(设计)人: | 于健;潘金哲;狐梦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72/04 | 分类号: | H04W72/04;H04L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信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能够在前导码打孔场景下有效提高发送端的发送功率。所述方法包括:生成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其中,PPDU中存在一个或多个离散资源单元,离散资源单元包括多个子资源单元,多个子资源单元包括第一信道中一个未被打孔的子信道中不连续的多个子资源单元,和/或,多个子资源单元包括第一信道中多个未被打孔的子信道中的子资源单元;子信道包括多个资源单元RU,子资源单元包括一个RU中的部分或全部子载波;第一信道包括多个子信道;发送PPDU。本申请的方案可以应用于支持IEEE 802.11下一代WiFi EHT协议,比如802.11be等802.11协议的无线局域网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中为了提高传输能力,引入了子信道绑定的概念,例如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子信道(如一个主子信道和若干个从属子信道)绑定在一起,以使得终端在较宽的频率资源上传输数据。
但在一段时间内或者特定时刻,子信道会因为一些可能的原因而无法用于传输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hysical protocol data unit,PPDU),此时,该子信道处于忙碌状态,不可用。例如,WLAN用户需要主动避让子信道2上授权用户,因此子信道2上无法传输WLAN用户的PPDU,子信道2处于忙碌状态。在子信道绑定机制中,如果一个从属子信道处于忙碌状态将会直接导致整个绑定后的信道带宽降维。
针对这些不允许传输PPDU的子信道造成的信道带宽降维,802.11ax提出了前导码打孔(preamble puncture)的传输方法,该传输方法中,将处于忙碌状态的子信道之外的其他可用子信道进行捆绑,使得即使从属子信道处于忙碌状态,信道带宽也不会降维。以80兆赫兹(megahertz,MHz)信道为例,该80MHz包括一个20MHz主子信道和三个20MHz的从属子信道为例,其中一个20MHz从属子信道处于忙碌状态,不可用,依然可以利用20MHz主子信道和40MHz从属子信道的频谱资源进行数据发送,相比于只能使用20MHz主子信道的非前导码打孔模式,频谱利用率可以达到300%。
但是,前导码打孔机制是将若干个可用子信道进行捆绑,现有技术可以将子资源单元(sub-resource unit,sub-RU)离散分布在多个子信道上从而提高传输带宽不同子信道的sub-RU可以进行组合,当存在组合的sub-RU的子信道中包括被打孔的子信道时,则该组合的sub-RU无法使用,降低传输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能够在前导码打孔场景下,有效提高发送端的发送功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生成PPDU,其中,PPDU中存在一个或多个离散资源单元,离散资源单元包括多个子资源单元,多个子资源单元包括第一信道中一个未被打孔的子信道中不连续的多个子资源单元,和/或,多个子资源单元包括第一信道中多个未被打孔的子信道中的子资源单元;子信道包括多个资源单元RU,子资源单元包括一个RU中的部分或全部子载波;第一信道包括多个子信道;发送PPDU。
基于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可以实现将在频域上离散的多个子RU分配给用户,可以更充分的利用频域资源,单个RU的子载波覆盖的频率范围更广,进而能够提升发送端的发送功率、单位子载波的功率以及接收端的等效信噪比。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信道包括第一子信道组合和第二子信道组合,如果第一子信道组合的一个子信道被打孔,而第二子信道组合中不存在被打孔的子信道,则多个离散资源单元包括第一离散资源单元和第二离散资源单元,第一离散资源单元包括第一子信道组合中未被打孔的子信道中不同的RU所对应的子资源单元,第二离散资源单元为第二子信道组合对应的离散资源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445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