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气液分离的双层微通道散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44313.4 | 申请日: | 2021-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882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海;马祥;魏进家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贺小停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分离 双层 通道 散热 装置 | ||
1.一种基于气液分离的双层微通道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下层的液路微通道散热器(1)和位于上层的气路微通道散热器(3),液路微通道散热器(1)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液路微通道(2),气路微通道散热器(3)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气路微通道(4),且液路微通道(2)和气路微通道(4)相对设置,所述液路微通道散热器(1)和气路微通道散热器(3)之间设置有纳米多孔薄膜(5),所述液路微通道(2)表面设置有多孔结构(6),所述液路微通道散热器(1)和气路微通道散热器(3)通过烧结技术连接成一体,纳米多孔薄膜(5)封装在液路微通道(2)和气路微通道(4)之间;
所述液路微通道散热器(1)上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一微肋(7),相邻的第一微肋(7)之间设置液路微通道(2);
所述气路微通道散热器(3)上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二微肋(8),相邻的第二微肋(8)之间设置气路微通道(4);
所述纳米多孔薄膜(5)采用具备疏水透气性的多孔阳极氧化铝膜或者石墨烯纳米薄膜;
所述液路微通道散热器(1)的长度和宽度均为l1=10mm,高度为h1=2mm,所述第一微肋(7)和第二微肋(8)的高度为h2=0.3~1.5mm,长度为l2=l1=10mm,宽度为d1=0.1~0.5mm,液路微通道(2)的宽度d2=(l1-n×d1)/(n+1);
所述气路微通道散热器(3)的长度和宽度l3=l1=10mm,高度h3=h1=2mm,气路微通道(4)的宽度d3=d2;
所述纳米多孔薄膜(5)的长和宽均为l4=10mm,纳米多孔薄膜(5)上的微孔直径d4=10nm~50nm,相邻微孔的中心间距s=20nm~100nm,微孔高度h4=50nm~100nm;
所述液路微通道散热器(1)和气路微通道散热器(3)的材料采用铜;
所述液路微通道(2)表面的多孔结构(6)采用能够增加气化核心密度,降低壁面温度的微/纳米多孔涂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4431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