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过抑制SD1基因的表达降低四倍体野生稻株高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41716.3 | 申请日: | 2021-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30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李家洋;余泓;孟祥兵;张静昆;刘贵富;荆彦辉;陈明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5/113 | 分类号: | C12N15/113;C12N15/29;C12N15/82;C07K14/415;A01H5/00;A01H6/46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莫舒颖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过 抑制 sd1 基因 表达 降低 四倍体 野生 稻株高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通过抑制SD1基因的表达降低四倍体野生稻株高的方法。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证明通过编辑绿色革命基因SD1,可实现株高的快速驯化,能使四倍体野生稻Oryza alta的株高降低,便于收获,同时抗倒伏能力强,合适密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通过抑制SD1基因的表达降低四倍体野生稻株高的方法。
背景技术
经过漫长的驯化,现有用于生产的栽培稻只有2种: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和非洲栽培稻Oryza glaberrima,而其近缘野生稻高达25种。其中四倍体野生稻Oryza alta具有生物量大、适应力强、抗逆能力强等优势,但是由于未经过人工驯化,株高达2.7m,不利于田间密植和收获。降低株高培育抗倒伏能力强、适于田间密植和管理的多倍体水稻作物有着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驯化野生稻的株高。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通过抑制SD1基因的表达降低四倍体野生稻株高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抑制受体四倍体野生稻中SD1基因的表达,得到株高矮于所述受体四倍体野生稻的目的四倍体野生稻;所述SD1基因为编码SD1蛋白的基因;所述是如下A1)、A2)或A3)的蛋白质:
A1)氨基酸序列是序列表中SEQ ID No.5或SEQ ID No.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
A2)将序列表中SEQ ID No.5或SEQ ID No.6中任一种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得到的与A1)所示的蛋白质具有80%以上的同一性且功能相同的蛋白质;
A3)在A1)或A2)的N末端或/和C末端连接蛋白标签得到的融合蛋白质。
上述方法中,序列表中的SEQ ID No.5由38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序列表中的SEQID No.6由40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上述方法中,同一性是指氨基酸序列的同一性。可使用国际互联网上的同源性检索站点测定氨基酸序列的同一性,如NCBI主页网站的BLAST网页。例如,可在高级BLAST2.1中,通过使用blastp作为程序,将Expect值设置为10,将所有Filter设置为OFF,使用BLOSUM62作为Matrix,将Gap existence cost,Perresidue gap cost和Lambda ratio分别设置为11,1和0.85(缺省值)并进行检索一对氨基酸序列的同一性进行计算,然后即可获得同一性的值(%)。
上述方法中,所述80%以上的同一性可为至少81%、85%、90%、91%、92%、95%、96%、98%、99%或100%的同一性。
上述方法中,所述SD1基因具体可为如下E1或E2所示的基因:
E1、编码链的编码序列(ORF)是序列表中SEQ ID No.3或SEQ ID No.4所示的DNA分子;
E2、核苷酸序列是序列表中SEQ ID No.1或SEQ ID No.2所示的DNA分子。
上述方法中,所述抑制四倍体野生稻中SD1基因的表达是通过对四倍体野生稻中SD1基因进行化学诱变、物理诱变、RNAi、基因组定点编辑或同源重组实现的。
上述方法中,所述基因编辑可采用锌指核酸酶技术(Zinc finger nuclease,ZFN)、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技术(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nuclease,TALEN)、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系统技术(Clustered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 associated,CRISPR/Cas9系统),以及其它能实现基因组定点编辑的技术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417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缝纫设备上使用的布料撑平手爪
- 下一篇:一种车厢加工用通用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