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单耳失聪的助听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41007.5 | 申请日: | 2021-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452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张健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音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25/00 | 分类号: | H04R25/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迪斯卓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43 | 代理人: | 闵华明;李小艳 |
地址: | 中国香港九龙尖沙咀*** | 国省代码: | 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失聪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单耳失聪的助听方法,该方法包括:麦克风接收声学信号,所述麦克风将接收的声学信号转换为音频信号输出;辅助设备对所述音频信号进行个性化参数处理,所述个性化参数处理包括语音增强处理以及空间信息复原处理;音频重放装置将处理后的音频信号转换为声学信号进行播放。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障碍耳侧的音频个性化参数处理输出至正常耳播放,避免了单耳辨识的方位感缺失问题,提升了用户助听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助听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单耳失聪的助听方法。
背景技术
单耳失聪是一种残疾症状,大多数单耳失聪患者无法正确区分声音的位置,更严重的是感知不到障碍耳侧的声音,给工作和生活带来困扰。
为了使障碍耳可以听见声音,传统助听器通过简单地放大音量来解决问题,这种技术同时也放大了杂音、噪音和环境音等不相干声音的音量,降低和损害了障碍耳本身抑制杂音的功能,严重影响耳朵对音源的定位感知能力,用户体验度极低。
现有技术中,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1822170025.2公开了一种用于单耳失聪的助听设备,该设备将障碍耳获取的声音传递给正常耳接收,避免了噪音同步放大问题,另外,该设备的数字信号处理器能对障碍耳侧的信号进行处理达到降噪扩音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把障碍耳侧的声源空间信息传给正常耳的助听方法,本发明实际要解决的问题是把障碍耳侧声音直接传递给正常耳造成的正常耳声学感知定位功能紊乱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单耳失聪的助听方法,该方法基于一种单耳助听装置实施,所述单耳助听装置包括麦克风、音频重放装置和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重放装置置于正常耳侧,所述方法包括:麦克风接收声学信号,所述麦克风将接收的声学信号转换为音频信号输出;辅助设备对所述音频信号进行个性化参数处理,所述个性化参数处理包括语音增强处理以及空间信息复原处理;音频重放装置将处理后的音频信号转换为声学信号进行播放。
具体地,所述麦克风置于障碍耳侧,或者置于辅助设备上。
具体地,所述音频重放装置包括空气传导耳机或骨传导耳机。
具体地,所述语音增强处理的步骤包括:多麦声源分离技术提取前方信号;频响校准技术还原频响曲线;自适应带通滤波器削弱稳态背景噪声。
具体地,所述空间信息复原处理的步骤包括:获取双耳距离;多麦技术定位声源位置;计算各频段双耳时间延迟差和能量差;带通滤波分频使各频段产生相应的延迟差和能量差;叠加各频段信号输出。
优选地,使用位置检测传感器获取双耳距离,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包括陀螺仪、GPS、相位灵敏探测器。
优选地,多麦技术定位声源位置的步骤包括从数据库获取头相关变换函数(HRTF)。
优选地,所述麦克风设置为两个,所述两个麦克风之间的直线距离设置为0.5cm-20cm。
本发明公开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从障碍耳侧收到的声音信号输出到正常耳侧播放,并根据用户头部大小等个性化参数对信号进行处理,使用户能够正确感知声源立体方位,降低背景噪声,增强助听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用于单耳失聪助听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语音增强处理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空间信息复原处理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助听方法实施的助听装置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音科有限公司,未经音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410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