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球自动分配并入盒的包装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39708.5 | 申请日: | 2021-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08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发明(设计)人: | 刘自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智慧阳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35/32 | 分类号: | B65B35/32;B65B61/20;B65B43/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35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分配 并入 装机 | ||
1.一种钢球自动分配并入盒的包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间隔布置且中心线相互重合的储料盒(11)、进料慢速转板(12)、进料快速转板(13)、分料盘(14)、出料慢速转板(15)、出料快速转板(16)和出料斗(17),以及还包括动力组件(18);
所述的储料盒(11)为环形的柱状结构,其包括中心柱A(111)、中间环A(112)、外环A(113)、N个隔板A(114)以及N个隔板B(115);所述中心柱A(111)位于整个储料盒(11)的中央,中心柱A(111)的中央设置有一个纵向贯穿的通孔A(116);所述的中间环A(112)环绕在中心柱A(111)之外且与中心柱A(111)有间距;所述的外环A(113)环绕在中间环A(112)之外且与中间环A(112)有间距;各所述的隔板A(114)均沿径向方向延伸且等间距布置在中心柱A(111)与中间环A(112)之间,将中心柱A(111)与中间环A(112)之间的区域等分成N个储料格A(117);各所述的隔板B(115)均沿径向方向延伸且等间距布置在中间环A(112)与外环A(113)之间,将中间环A(112)与外环A(113)之间区域等分成N个储料格B(118),且任意一个隔板B(115)均与其中一个隔板A(114)处于同一条直线上,且隔板B(115)与隔板A(114)的厚度一致;并且,所述的储料格A(117)和所述的储料格B(118)均仅能容纳若干钢球单列堆叠于其中;
所述的进料慢速转板(12)为带有缺口A(121)的圆盘薄片结构,其中心开设有通孔B(122),通孔B(122)的四周设置有内齿圈A(123),所述的缺口A(121)为扇形结构,且该缺口A(121)的扇形结构的弧度与储料格A(117)、储料格B(118)的弧度一致,并能覆盖住一组相邻的储料格A(117)及储料格B(118);
所述的进料快速转板(13)为带有缺口B(131)的圆盘薄片结构,其中心开设有通孔C(132),通孔C(132)的四周设置有内齿圈B(133),所述的缺口B(131)为扇形结构,且该缺口B(131)的尺寸与所述缺口A(121)的尺寸一致,或者缺口B(131)的弧度略大于缺口A(121)的弧度;
所述的分料盘(14)为环形的柱状结构,其包括中心柱B(141)、中间环B(142)、外环B(143)、N个隔板C(144)以及N个隔板D(145);所述中心柱B(141)位于整个分料盘(14)的中央,中心柱B(141)的中央设置有一个纵向贯穿的通孔D(146);所述的中间环B(142)环绕在中心柱B(141)之外且与中心柱B(141)有间距;所述的外环B(143)环绕在中间环B(142)之外且与中间环B(142)有间距;各所述的隔板C(144)均沿径向方向延伸且等间距布置在中心柱B(141)与中间环B(142)之间,将中心柱B(141)与中间环B(142)之间的区域等分成N个分料格A(147);各所述的隔板D(145)均沿径向方向延伸且等间距布置在中间环B(142)与外环B(143)之间,将中间环B(142)与外环B(143)之间区域等分成N个分料格B(148),且任意一个隔板D(145)均与其中一个隔板C(144)处于同一条直线上,且隔板D(145)与隔板C(144)的厚度一致;并且,所述的分料格A(147)和所述的分料格B(148)均仅能容纳一个钢球置于其中;
所述的出料慢速转板(15)为带有缺口C(151)的圆盘薄片结构,其中心开设有通孔E(152),通孔E(152)的四周设置有内齿圈C(153),所述的缺口C(151)为扇形结构,且该缺口C(151)的扇形结构的弧度与分料格A(147)、分料格B(148)的弧度一致,并能覆盖住一组相邻的分料格A(147)及分料格B(148);
所述的出料快速转板(16)为带有缺口D(161)的圆盘薄片结构,其中心开设有通孔F(162),通孔F(162)的四周设置有内齿圈D(163),所述的缺口D(161)为扇形结构,且该缺口D(161)的尺寸与所述缺口C(151)的尺寸一致,或者缺口D(161)的弧度略大于缺口C(151)的弧度;
所述的出料斗(17)包括格子部分(17a)和导向部分(17b);所述的格子部分(17a)包括中心柱C(171)、中间环C(172)、外环C(173)、N个隔板E(174)以及N个隔板F(175),所述中心柱C(171)位于整个格子部分(17a)的中央,所述的中间环C(172)环绕在中心柱C(171)之外且与中心柱C(171)有间距,所述的外环C(173)环绕在中间环C(172)之外且与中间环C(172)有间距,各所述的隔板E(174)均沿径向方向延伸且等间距布置在中心柱C(171)与中间环C(172)之间,将中心柱C(171)与中间环C(172)之间的区域等分成N个漏料格A(176),各所述的隔板F(175)均沿径向方向延伸且等间距布置在中间环C(172)与外环C(173)之间,将中间环C(172)与外环C(173)之间区域等分成N个漏料格B(177),且任意一个隔板F(175)均与其中一个隔板E(174)处于同一条直线上,且隔板F(175)与隔板E(174)的厚度一致;所述的导向部分(17b)包括内导向斗(178)和外导向斗(179),所述的内导向斗(178)呈漏斗形状,且其顶部与所述中间环C(172)的底部连接,所述的外导向斗(179)也成漏斗形状且包裹在内导向斗(178)之外,并且其顶部与所述外环C(173)的底部连接,同时,外导向斗(179)与内导向斗(178)之间的间距大于钢球的直径;
所述的动力组件(18)包括电机(181)、主轴(182)、第一齿轮组(183)、第二齿轮组(184)、第三齿轮组(185)以及第四齿轮组(186);所述的电机(181)固定于所述储料盒(11)的中心柱A(111)上;所述的主轴(182)固定于电机(181)的输出端,主轴(182)从中心由上而下依次穿过所述的通孔A(116)、通孔B(122)、通孔C(132)、通孔D(146)、通孔E(152)以及通孔F(162),且主轴(182)的底端与所述中心柱C(171)的上表面保持有间隙;所述的第一齿轮组(183)对应布置于所述的通孔B(122)中,第一齿轮组(183)包括外齿轮A(183a)和惰齿A(183b),外齿轮A(183a)固定于主轴(182)上,惰齿A(183b)安装于外齿轮A(183a)与内齿圈A(123)之间且与两者啮合;所述的第二齿轮组(184)对应布置于所述的通孔C(132)中,第二齿轮组(184)包括外齿轮B(184a)和惰齿B(184b),外齿轮B(184a)固定于主轴(182)上,惰齿B(184b)安装于外齿轮B(184a)与内齿圈B(133)之间且与两者啮合;所述的第三齿轮组(185)对应布置于所述的通孔E(152)中,第三齿轮组(185)包括外齿轮C(185a)和惰齿C(185b),外齿轮C(185a)固定于主轴(182)上,惰齿C(185b)安装于外齿轮C(185a)与内齿圈C(153)之间且与两者啮合;所述的第四齿轮组(186)对应布置于所述的通孔F(162)中,第四齿轮组(186)包括外齿轮D(186a)和惰齿D(186b),外齿轮D(186a)固定于主轴(182)上,惰齿D(186b)安装于外齿轮D(186a)与内齿圈D(163)之间且与两者啮合;其中,所述外齿轮A(183a)的直径小于所述外齿轮B(184a)的直径,且两者的直径之比为1/( N+1),所述外齿轮C(185a)的直径小于所述外齿轮D(186a)的直径,且两者的直径之比也为1/( N+1);
其中,所述的N介于4到16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智慧阳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智慧阳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3970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