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短节及钻井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39007.1 | 申请日: | 2021-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638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纪国栋;汪海阁;武强;黄洪春;周波;张佳伟;崔柳;刘力;周翠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7/18 | 分类号: | E21B17/18;E21B17/042;E21B2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刘娜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钻井 装置 | ||
1.一种短节,用于与钻头(20)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节包括:
短节本体(10),所述短节本体(10)内设有振荡腔(11),以使流入所述振荡腔(11)内的钻井液在所述振荡腔(11)内形成亥姆霍兹共振,以带动所述短节本体(10)和与所述短节本体(10)连接的所述钻头(20)产生预设频率的共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节本体(10)上设有第一进液口(12)和第一出液口(13),所述短节本体(10)内还设有第一流道(14)和第二流道(15),所述第一流道(14)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液口(12)和所述第一出液口(13)连通,所述第二流道(15)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液口(12)和所述第一出液口(13)连通,以使所述钻井液从所述第一进液口(12)流入所述短节本体(10)内后分别流入所述第一流道(14)和所述第二流道(15)内,并经所述第一出液口(13)流出所述短节本体(10),其中,所述振荡腔(11)设置在所述第一流道(14)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短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节本体(10)包括:
壳体组件(16),所述壳体组件(16)内设有流体通道;
振荡组件(17),所述振荡组件(17)设置在所述流体通道内,其中,所述振荡组件(17)的外壁与所述流体通道的内壁间隔地设置以形成所述第二流道(15),所述第一流道(14)和所述振荡腔(11)设置在所述振荡组件(17)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短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节还包括:
定位组件(18),所述定位组件(18)设置在所述流体通道的内壁上,所述振荡组件(17)与所述定位组件(18)可拆卸地连接,以通过所述定位组件(18)固定在所述流体通道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短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18)包括:
第一分流环(181)和第二分流环(182),所述第一分流环(181)和所述第二分流环(182)沿所述钻井液的流向上间隔地设置,所述振荡组件(17)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分流环(181)和所述第二分流环(182)固定在所述流体通道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短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环(181)和所述第二分流环(182)上均设有多个通孔,以使所述钻井液穿过所述通孔在所述流体通道内流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短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16)包括:
第一壳体(161)和第二壳体(162),所述第一壳体(161)和所述第二壳体(162)可拆卸地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壳体(161)和所述第二壳体(162)连接以围成所述流体通道,所述第一进液口(12)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61)上,所述第一出液口(13)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162)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节,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荡腔(11)包括:
第一支路(111);
第二支路(112),所述第二支路(112)上设有第二出口(1121);
第三支路(113),所述第三支路(113)上设有第三出口(1131);
其中,所述第二支路(112)和所述第三支路(113)分别与所述第一支路(111)连通,所述第二出口(1121)和所述第三出口(1131)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路(111)的两侧,以使所述第二支路(112)和所述第三支路(113)流出的钻井液在所述第一支路(111)内发生交汇以形成所述亥姆霍兹共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短节,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荡腔(11)上设有第一进液孔(114)和第一出液孔(115),所述短节本体(10)内还设有第一流道(14),所述第一流道(14)包括进液道(141)和出液道(142),所述进液道(141)与所述第一进液孔(114)连接,所述出液道(142)与所述第一出液孔(115)连接,其中,所述钻井液从所述进液道(141)流入所述振荡腔(11)内并从所述出液道(142)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3900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