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站场车辆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38843.8 | 申请日: | 2021-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345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兵;赵永海;王钟巍;史志强;贾亦丰;马谞骞;曹晓玉;朱芮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27/04 | 分类号: | B61L27/04;B61L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联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94 | 代理人: | 史光伟;张迎新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管理 系统 | ||
1.一种站场车辆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号识别设备、计轴设备、系统主机、轨道电路采集设备、人机接口设备和电源设备,所述车号识别设备、轨道电路采集设备、计轴设备分别与系统主机交互,所述计轴设备为车轮传感器;
所述人机接口设备与系统主机进行通信,所述电源设备用于给人机接口设备、系统主机、计轴设备、车号识别设备、轨道电路采集设备供电;
所述车号识别设备、计轴设备、轨道电路采集设备用于采集站场车辆及轨道信息并反馈至系统主机;
所述系统主机接收车站信息管理系统或编组站自动化系统发送的车站行车、调车作业计划、站场显示信息,并回传股道存车信息和报警信息;
所述系统主机根据车号识别设备提供的车辆车号、计轴设备提供的车辆轴数、轨道电路采集设备采集的轨道电路状态,结合行车、调车作业计划,判断进出股道的车辆数量及调车作业摘挂的正确性并预警,实时管理股道内实际存车数量、顺序及车辆的车号,并实时显示在人机接口设备上;其中包括:
记录车列走行路径,逐一处理可存车位置轨道电路信息,判断对应轨道电路是否由占用变为出清状态,若是则查对应位置车轮传感器记录的进入或离开的轴数,换算成辆数,若否则保存各存车位置的车辆数量、车号、顺序;
判断车辆是否离开存车位置,若是则将离开的车辆数量、车号、顺序增加到机车挂车数据中,保留剩余的车辆数量、车号、顺序,若否则根据车列走行路径,从站场咽喉、推送线、场间分界点AEI或机车挂车数据中按辆数将车辆车号、顺序存入对应存车位记录的车辆数量、车号、顺序;
判断车辆数量、车号、顺序与行车、调车、溜放作业计划是否相符,若是则保存各存车位置的车辆数量、车号、顺序,保存机车挂车数据,若否则记录行车、调车、溜放错误报警信息,并保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站场车辆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号识别设备分别设置在车站出入口以及与其他站场相连的关键位置,所述车号识别设备采集到的信息传送给车号采集处理模块,车号采集处理模块处理后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把车号信息传送给所述系统主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站场车辆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号识别设备采集到的信息包括进出该车站的车辆的车号、顺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站场车辆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计轴设备用于自动检测进出股道车辆轴数,其设置在股道以及可停放车辆的区段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站场车辆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计轴设备设置在股道两端的发车信号机或调车信号机内方或外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站场车辆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传感器将采集到的信息经由室内计轴采集处理模块或轨旁计轴采集处理模块处理后发送给系统主机。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站场车辆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电路采集设备用于采集站场轨道电路状态并将其传送至主机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站场车辆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主机用于实时接收车号识别设备检测的进出该车站的车辆车号及顺序、计轴设备检测的进出股道车辆轴数、轨道电路采集设备采集的轨道电路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站场车辆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主机还可与车站信息管理系统、编组站自动化系统、计算机联锁系统、驼峰自动控制系统接口,进行信息交互。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站场车辆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可采用编组站自动化系统、计算机联锁系统或驼峰自动控制系统发送的轨道电路信息替代轨道电路采集设备。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站场车辆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主机还用于故障自检,并能够监测计轴设备、车号识别设备、人机接口设备、轨道电路采集设备以及系统接口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3884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