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纳米管薄条的制造方法、碳纳米管集合体的制造方法及碳纳米管薄条的制造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36222.6 | 申请日: | 2016-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89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井上铁也;森原典史;山下智也;铃木克典;奥宫保郎;谷高幸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造船株式会社;雅马哈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1B32/168 | 分类号: | C01B32/168;C01B32/16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张晶;谢顺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管薄条 制造 方法 集合体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碳纳米管薄条的制造方法、碳纳米管集合体的制造方法及碳纳米管薄条的制造装置。碳纳米管薄条的制造方法包括:准备配置于基板上、且包含相对于基板而垂直取向的多根碳纳米管的碳纳米管阵列的步骤;以及抽出碳纳米管薄条的步骤,所述碳纳米管薄条是自碳纳米管阵列以多根碳纳米管单纱并列配置的方式抽出而成,并且,于抽出碳纳米管薄条的步骤中,使碳纳米管薄条在与基板的厚度方向及碳纳米管薄条的抽出方向这两个方向相交的方向上摆动。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6年06月01日,申请号为201680038338.3,发明名称为碳纳米管薄条的制造方法、碳纳米管集合体的制造方法及碳纳米管薄条的制造装置的申请的分案申请。要求优先权日为2015年07月10日的日本在先申请JP2015-138586的优先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纳米管薄条的制造方法、碳纳米管集合体的制造方法及碳纳米管薄条的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已知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机械强度、导热性及导电性。另外,此种碳纳米管具有高的纺织性能,因此正在研究以薄条状抽出包含多根碳纳米管的碳纳米管阵列。
例如提出有如下的碳纳米管膜的制造方法:于基板上,使包含多根碳纳米管的碳纳米管阵列成长后,自基板上的碳纳米管阵列抽出多根碳纳米管,从而形成碳纳米管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所述碳纳米管膜的制造方法中,于碳纳米管阵列中彼此相邻的碳纳米管被连续地自基板抽出,伴随着碳纳米管的抽出,碳纳米管阵列自基板依次剥离。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9-91240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但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碳纳米管膜的制造方法中存在如下情况:于碳纳米管的抽出中,一部分碳纳米管阵列(即,多根碳纳米管)并未自基板剥离,而残存于基板上。
该情形时,碳纳米管并未一样地自碳纳米管阵列抽出,因此存在如下不良情况:于碳纳米管膜的各部分产生密度差,从而无法确保碳纳米管膜的均匀性。
另外,由于一部分碳纳米管阵列残存于基板上,故存在如下不良情况:无法将一部分碳纳米管阵列用于碳纳米管膜的制造,从而导致碳纳米管膜的生产性降低。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碳纳米管薄条的均匀性的提高且可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的碳纳米管薄条的制造方法、碳纳米管集合体的制造方法及碳纳米管薄条的制造装置。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1]包含一种碳纳米管薄条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准备配置于基板上、且包含相对于所述基板而垂直取向的多根碳纳米管的碳纳米管阵列的步骤;以及抽出碳纳米管薄条的步骤,所述碳纳米管薄条是自所述碳纳米管阵列以多根碳纳米管单纱并列配置的方式抽出而成,并且,于所述抽出碳纳米管薄条的步骤中,使所述碳纳米管薄条在与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及所述碳纳米管薄条的抽出方向这两个方向相交的方向上摆动。
根据此种方法,使碳纳米管薄条一边在与基板的厚度方向及碳纳米管薄条的抽出方向这两个方向相交的方向上摆动,一边自碳纳米管阵列抽出,故碳纳米管薄条的摆动经由多根碳纳米管单纱而作用于碳纳米管薄条的自碳纳米管阵列的抽出位置。
于是,于碳纳米管薄条的抽出位置,碳纳米管阵列的多根碳纳米管与周围相邻的碳纳米管确实地接触。
由此,于碳纳米管薄条的抽出位置,以彼此相邻的碳纳米管互相接近的方式作用,从而可将多根碳纳米管自碳纳米管阵列稳定地抽出。
因此,可实现碳纳米管薄条的均匀化,并且可抑制碳纳米管阵列残存于基板上,从而可实现碳纳米管薄条的生产效率的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造船株式会社;雅马哈株式会社,未经日立造船株式会社;雅马哈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362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稀土电解自动连续多工位加料装置及上料方法
- 下一篇:镁组合物及其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