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载铁高分子材料修复砷污染土壤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136168.5 | 申请日: | 2021-0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586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转;史西保;赵可江;李书粉;苏现伐;范小敏;杨源浩;周旭;彭建彪;程国浩;朱桂芬;宋跃飞;蒋凯;谢宗丽;彼得科维奇.亚历山大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9C1/08 | 分类号: | B09C1/08;B09C1/00 |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时立新 |
| 地址: | 453007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分子材料 修复 污染 土壤 工艺 | ||
1.一种载铁高分子材料修复砷污染土壤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布满圆形孔的塑料布置上层、载木质素铁PE薄膜置中层、塑料布置下层,通过静电或热塑合成一体,制成除砷薄膜;(2)将载铁棉纤维填充到铁丝空心球中做成载铁棉纤维-铁丝球;(3)将制成的除砷薄膜放置于容器底部或者砷污染田地15-30cm深的土层中,上面再放置塑料网格板;将砷污染土壤深松、晾晒、耙平,喷洒水保持土壤含水量在55-65wt%,然后铺于网格板上,铺约10-30cm厚;将载铁棉纤维-铁丝球播撒到土壤中,球与球之间间隔3-5cm;自然通风、光照、雨水、灌溉条件下,保持土壤含水量在55-65wt%,试验期间用铁耙或翻耕机翻土,实验结束后从土壤中取出载铁棉纤维-铁丝球和除砷薄膜;
所述载木质素铁PE薄膜采用CN111944189A所述的材料;所述载铁棉纤维采用CN102125819A所述的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铁高分子材料修复砷污染土壤工艺,其特征在于,达到一个反应周期后,人工或者用磁铁板回收载铁棉纤维-铁丝球和除砷薄膜,用盐酸溶液将材料上的砷洗脱下来,载铁棉纤维-铁丝球和除砷薄膜再生后重复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师范大学,未经河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3616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