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木板材自动化切槽加工机械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35794.2 | 申请日: | 2021-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64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何向东;许参;李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向东 |
主分类号: | B27C5/02 | 分类号: | B27C5/02;B27C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04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木 板材 自动化 加工 机械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木板材自动化切槽加工机械,包括工作台、切槽机构、调节机构和固定机构,本发明采用三号电机带动丝杠转动,使得圆盘向上运动,同时一号螺杆拧出一号螺母与二号螺杆拧出三号螺纹孔,使得一号扇形板之间的距离变大和一号扇形板与二号扇形板之间的距离变高,此时将实木板材放入一号扇形板与二号扇形板之间,三号电机带动丝杠转动,使得圆盘向下运动,同时一号螺杆拧进一号螺母内与二号螺杆拧进三号螺纹孔内,使得一号扇形板之间的距离变小和一号扇形板与二号扇形板之间的距离变矮,一号扇形板与二号扇形板对实木板材进行承托并固定夹紧,避免了操作人员对夹具的反复拆卸,增加了夹具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板材加工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实木板材自动化切槽加工机械。
背景技术
实木板材就是采用完整的木材(原木)制成的木板材,实木板一般按照板材实质(原木材质)名称分类,没有统一的标准规格,实木板是相对于大量的非实木板而言的,如利用木材加工下脚料、农作物秸秆、谷壳、花生壳等材料生产的胶合板、压模板等,实木板板材坚固耐用、纹路自然,大都具有天然木材特有的芳香,具有较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有益于人体健康,不造成环境污染,是制作高档家具、装修房屋的优质板材,一些特殊材质(如榉木)的实木板还是制造枪托、精密仪表的理想材料,实木板材在组装为成品之前是通过切槽,槽与凸起部分相配合组装成成品,但实木板材在切槽的过程中会出现以下问题:
1、传统的实木板材在切槽的过程中,采用的是单一的且不可调节尺寸的夹具,当需要不同尺寸的实木板材进行切槽时,反复拆卸夹具,从而减少了夹具的使用寿命,这样的调节尺寸方式导致工作流程繁琐,且需要人工进行操作,从而导致工作效率较低;
2、在对需要切槽的实木板材进行切槽时,通常所采用的是人工手动对实木板材进行切槽,易由于操作人员的失误导致工作人员的手受伤。
发明内容
(一)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实木板材自动化切槽加工机械,包括工作台、切槽机构、调节机构和固定机构,所述的工作台上方设置有切槽机构,切槽机构右方设置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上设置有固定机构。
所述的切槽机构包括竖直板、一号机座、一号电机、丝杆、矩形块、圆杆、条形板、转轴、凸轮、二号机座、二号电机、一号矩形板、T形槽、条形杆、二号矩形板和切刀,所述的工作台上端面左右对称安装有竖直板,左侧竖直板右端面通过一号机座安装有一号电机,一号电机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丝杆,丝杆远离一号电机的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右侧竖直板上,丝杆上螺接有矩形块,矩形块左端面前后对称开设有一号圆孔,竖直板之间前后对称安装有圆杆,两个圆杆分别贯穿相对应的一号圆孔,矩形块上端面前后对称安装有条形板,条形板之间通过轴承安装有转轴,转轴上固定套设有凸轮,其中一个条形板前端面通过二号机座安装有二号电机,二号电机输出轴穿设条形板并与转轴固定连接,竖直板之间安装有一号矩形板,一号矩形板位于丝杆下方,一号矩形板上端面开设有T形槽,T形槽内设置有条形杆,条形杆上端面安装有二号矩形板,二号矩形板与凸轮右侧相接触,二号矩形板右侧靠近上端处安装有切刀,将实木板材放入调节机构中,固定机构对实木板材进行固定,再将实木板材左端面前后对称开设条形槽,然后通过一号电机正转带动丝杆进行转动,丝杆转动与矩形块上的一号螺纹孔相配合,两个圆杆对矩形块进行限位,避免矩形块在丝杆转动时转动,使得矩形块向右移动与二号矩形板相接触,同时二号电机转动带动转轴进行转动,转轴转动同步带动凸轮进行转动,凸轮的突出部分抵触并挤压二号矩形板,二号矩形板与切刀在条形杆与T形槽滑动配合下向右移动,使得切刀对实木板材进行切槽,当切完槽时,通过一号电机反转带动丝杆转动,丝杆转动与矩形块上的一号螺纹孔相配合,使得矩形块向左移动进行复位,同时凸轮不再对切刀进行挤压,此时二号矩形板与切刀恢复工作之前的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向东,未经何向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357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