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脉动式疲劳压缩试验机的拉伸疲劳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35007.4 | 申请日: | 2021-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80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周宏宇;唐琪;刘亚南;周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2 | 分类号: | G01N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张慧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脉动 疲劳 压缩 试验 拉伸 试验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脉动式疲劳压缩试验机实现拉伸疲劳试验的装置,用于提供一种在已有脉动疲劳试验机上进行拉伸疲劳试验的简便装置。具体包括力的转换装置、试件固定装置、以及支撑装置,其中,力转换装置包括传力横杆、第一传力斜杆、第一连接铰链、第二传力斜杆、第二连接铰链、滑槽、第三连接铰链;支撑装置包括支撑铰点、支撑杆、支撑板,拉力作用装置由承力横杆、拉伸试件上部固定器、拉伸试件底部固定器构成。力转换装置可以实现将压力转换为拉力,从而进行拉伸疲劳试验;本发明可以直接设置于脉动式疲劳试验机加载台上,使用方便灵活,做完拉伸疲劳试验还可以拆取,而不影响脉动式压缩疲劳试验机本身的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工程中结构试验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拉伸疲劳装置,具体为应用于脉动式疲劳压缩试验机实现拉伸疲劳试验的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问世以来,由于其优良的力学性能及获取的便利性,混凝土结构应用十分广泛,许多混凝土结构构件处于较高应力的重复荷载下,混凝土结构的疲劳损伤破坏问题成为混凝土结构设计中不得不考虑的部分。混凝土结构承受疲劳荷载的生命周期内,其承载力会随着荷载的反复加载卸载而降低,损伤逐步积累,最终发生破坏。故研究混凝土疲劳荷载下的疲劳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工程结构中广泛存在受拉伸疲劳荷载的结构、构件,如承受风荷载的高压输电塔、悬索桥拉索等,同时悬索桥的拉索这类构件的疲劳特性又往往决定了结构的实际工作寿命。因此无论从结构受力分析,还是结构寿命探索,都需要对结构构件进行疲劳试验。
在现存可进行疲劳试验的实验室中,通常仅有只能进行压缩试验的疲劳试验机,而无法进行拉伸疲劳试验。然而实际工程要求进行拉伸疲劳试验的情况又非常多,如高压输电塔等高耸塔架结构,由于现有脉动疲劳试验机适用的试验范围限制,此类拉伸疲劳试验无法进行,故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简便装置实现在已有脉动疲劳试验机上进行拉伸疲劳试验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伸疲劳试验装置,能够用于脉动式疲劳压缩试验机进行拉伸疲劳试验。
本发明所述的应用于脉动式疲劳压缩试验机的拉伸试验装置,包括力的转换装置、拉力作用装置、支撑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力转换装置用固定器固接于疲劳试验机加载器上,以防止疲劳过程中装置发生位移从而造成施加于试件上的力发生偏心;所述力转换装置包括传力横杆、第一传力斜杆、第二传力斜杆、滑槽、第一连接铰链、第二连接铰链;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铰点、支撑杆、支撑板,所述支撑杆由支撑铰点与力的转换装置连接以支撑力的转换装置,以保证力的方向成功转换;与支撑板固接,以保证装置整体在疲劳试验机作动器作用时不会发生滑移;所述的支撑板设于脉动式疲劳试验机的加载台上,以提供足够的反力;
所述拉力作用装置由承力横杆、拉伸试件上部固定器、拉伸试件底部固定器构成,所述承力横杆由滑槽和第三连接铰链与力转换装置连接,所述拉伸试件上部固定器、拉伸试件底部固定器将试件固定,使试件在疲劳试验过程中不发生偏移,也对试件施加拉伸疲劳荷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现有的疲劳实验室大都仅可实现压缩疲劳,不能施加拉伸荷载,而本发明设计的力转换装置可以实现将压力转换为拉力,从而进行拉伸疲劳试验;
2.本发明所述的应用于脉动式疲劳压缩试验机的拉伸试验装置可以直接设置于脉动式疲劳试验机加载台上,使用方便灵活,做完拉伸疲劳试验还可以拆取,而不影响脉动式压缩疲劳试验机本身的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附图作一简单介绍。
图1是应用于脉动式疲劳压缩试验机的拉伸试验装置图及与试验机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2是试件加载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350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