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预防劳力型中暑的补液盐组合物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134192.5 申请日: 2021-01-29
公开(公告)号: CN112933151B 公开(公告)日: 2022-05-10
发明(设计)人: 宁波;刘园;王景军;宋青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
主分类号: A61K36/752 分类号: A61K36/752;A61P29/00;A61P3/12;A61K33/14;A61K31/194;A61K31/7004;A61K31/7016
代理公司: 深圳市合道英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9 代理人: 谢成毅;廉红果
地址: 100142***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用于 预防 劳力 中暑 补液 组合
【说明书】:

发明一种用于预防劳力型中暑的补液盐组合物,属于中西药结合技术领域。所述补液盐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氯化钠0.585份、氯化钾0.13份、柠檬酸苹果酸钙0.0215份、无水葡萄糖0.9785份、DL‑苹果酸0.06份、三氯蔗糖0.025份、柠檬酸果汁粉0.9785份、藿香提取物0.2份和陈皮提取物0.1份。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产品口感好,有利于高强度训练补水补盐依从性;补水补盐后,体内血容量增加,减少低钠血症发生,并可增加出汗量,增加身体散热能力,避免体温过度升高导致的中暑及热射病。中药藿香有预防中暑作用,陈皮有促进水分吸收、减少胃肠道不适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西药结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预防劳力型中暑的补液盐组合物。

背景技术

中暑是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或者环境温度不高但有散热障碍)的个体产热大于散热时,导致热量在体内蓄积造成的机体热损伤。机体散热方式包括传导、对流、辐射、蒸发等。当机体产热与散热方式平衡时,体温可保持正常稳定;产热大于散热时,体内热量蓄积导致核心温度升高,汗液丢失过多,可导致中暑。

核心温度变化=机体产热-(传导散热+辐射散热+对流散热+蒸发散热),人体以何种散热形式为主取决于环境状况。传导、辐射、对流需要皮肤与环境存在温度差。当环境温度接近或者超过皮肤温度时,蒸发是唯一的散热途径,出汗量明显增加,此时容易发生中暑。高湿环境影响汗液蒸发散热,也是导致体内热蓄积原因之一。当4种散热方式都受到影响时极易发生中暑。

符合中暑诊断标准,从核心温度、意识改变、临床表现特点3个方面进行分级。

轻度中暑:即以往定义中的先兆中暑。仅有以上中暑症状,核心温度正常或轻微升高 (<38℃),无新发意识障碍表现,无器官损伤表现。

中度中暑:即热衰竭。出现器官功能不全的失代偿表现,又达不到热射病诊断标准。常以血容量不足的表现为特征,如皮肤湿冷、面色苍白、心率明显增加、血压下降、少尿等;可有晕厥,但数分钟内自行恢复意识,无明显神经系统损伤表现(GCS评分=15);核心体温升高(≥38℃,<40℃)。

重度中暑:即热射病。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和/或剧烈运动一定时间后,新出现下列临床表现中的任意一条,且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时:①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如昏迷、全身抽搐、谵妄、行为异常等,GCS评分≤14);②核心温度≥40℃;③多器官(≥ 2个)功能障碍表现(肝脏、肾脏、横纹肌、胃肠、循环、呼吸功能损伤等);④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

劳力型中暑多见于高温、高湿环境中进行强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的年轻人、运动员及军事人员。当出现重度中暑时,则转化为劳力型热射病。劳力型热射病是具有致死性风险的中暑类型,主要临床表现为高体温、皮肤干热及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高强度的部队训练考核,机体运动产热超出机体散热负荷,致使机体内大量热量积蓄,体温骤升引起热应激的急性时相反应,热休克蛋白表达异常,并释放过量的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和DIC,损伤或阻碍细胞代谢导致内毒素血症,引起炎症的级联反应,导致广泛组织细胞损伤,产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

训练中补水十分重要。在训练中口渴想喝水时体内缺水量可达体质量的2%左右,体质量丢失超过2%极易发生热射病。建议补水总量为体质量丢失量的100%~150%。高热、高湿环境中进行高强度训练时每小时脱水量可达1~2L以上,因此建议高强度训练时每小时补含钠20~60mmol/L的饮品1L,可分别在运动中及运动后完成。需注意的是,运动中大量出汗可导致钠盐丢失过多,大量补充普通水可出现低钠血症,低钠血症可诱发热痉挛和热晕厥。口服等渗盐液能快速补钠,达到缓解痉挛目的。缺水亦可导致汗量减少,会增加核心温度,加重热损伤程度。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341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