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感式可穿戴伤口生理参数智能监测和康复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131916.0 | 申请日: | 2021-0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026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 发明(设计)人: | 高守玮;陈飞宇;杨帮华;刘媛媛;岳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 主分类号: | G16H80/00 | 分类号: | G16H80/00;G16H40/67;G16H10/65;G16H20/10;G06K17/00;A61B5/00;A61B5/0531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何文欣 |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感式可 穿戴 伤口 生理 参数 智能 监测 康复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感式可穿戴伤口生理参数智能监测和康复系统,包括基于柔性RFID标签的智能绷带、RFID读写器和智能平台。其中智能绷带包括创面敷料、微型传感模块、药物缓释单元、集成于柔性材料上的纽扣电池、低功耗MCU主控单元、柔性RFID标签。智能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展示及药物释放控制。本发明利用柔性RFID标签作为通信单元,在不增加患者佩戴不适感情况下对伤口进行精确监测,尤其适用于由糖尿病等引起的慢性创面监测,无需揭开敷料判断创面信息,极大减轻患者身心痛苦。伤口恢复过程中,患者无需再至医疗机构诊疗,本发明根据持续监测的结果,智能设定药物释放策略,医生也依托本发明对患者进行远程诊疗,动态调整电子处方,整个过程患者完全无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健康智能诊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感式可穿戴伤口生理参数智能监测和康复系统。
背景技术
慢性创面环境复杂、愈合时间长,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给患者带来了额外的经济负担。而创面微环境与创面愈合速率和愈合质量密切相关。目前临床提倡对慢性创面的转归进行长期动态化评估,需要医护人员频繁去除敷料后观察,这种方法给患者身心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同时不利于伤口愈合,增加了感染风险,易造成二次伤害,此外还会导致敷料等医疗耗材的浪费。
随着创面微环境的研究进展与微型传感器、柔性电路板、纳米生物材料的进步,新一代传感器技术摆脱了传统传感器体积大、性能差等缺点,形成了智能化、微型化、多参数、可遥控和无创监测等全新的发展方向,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技术突破。在此背景下,智能敷料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目前的智能绷带等可穿戴产品还处于研究阶段,大多数的设备昂贵笨重,一般使用WIFI或蓝牙模块进行数据传输,外围器件复杂,多为硬质电路板模块,限制患者的活动性,同时功耗较高,一次工作时长有限,影响患者使用体验。
目前患者处于伤口恢复期间时,需要住院观察,或频繁去医疗机构诊疗。以上方式费用昂贵、步骤繁琐且无法对伤口进行及时精确的监测,非常影响患者的医疗体验。许多零售药店纷纷尝试电子处方试点方案,接入互联网医院平台或与实体医院进行合作,架设终端问诊设备,通过医生的远程问疗获取电子处方。这种诊疗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患者就医,但其诊疗程度有限,且在慢性伤口恢复过程中患者仍需到固定场所就医,无法方便的对电子处方进行动态调整,在消费者中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不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伤口监测和诊疗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无感式可穿戴伤口生理参数智能监测和康复系统,本发明可根据持续监测的结果,智能设定药物释放策略,医生也可依托本发明对患者进行远程诊疗,动态调整电子处方,整个过程患者完全无感。此外,低功耗的设计使得产品监测前端无需外接电源,且工作时间得以延长。
为达到上述发明创造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感式可穿戴伤口生理参数智能监测和康复系统,包括智能绷带,智能绷带经RFID读写器连接智能平台;所述智能绷带包括创面敷料、阻抗检测单元、微型传感模块、药物缓释单元及集成于柔性电路板上的纽扣电池、低功耗MCU主控单元、阻抗检测检测单元和RFID标签,微型传感模块对伤口参数进行监测,并将数据传入低功耗MCU主控单元,MCU利用阻抗检测单元对伤口阻抗进行监测,伤口的监测数据由MCU写入RFID标签,再经由RFID读写器传入智能平台,实现对伤口的智能监测,智能平台完成对伤口数据分析展示及药物释放控制。RFID读写器可根据RFID标签自动识别患者身份,实现对伤口的智能监测。智能平台完成对伤口数据的存储分析及界面展示,并智能匹配药物缓释策略。当患者居家恢复时,所述RFID读写器由医疗机构租借给患者,并于患者伤口恢复后归还。
优选地,所述RFID标签包括半有源标签芯片及与系统匹配的标签天线,所述半有源标签芯片工作在UHF频段,所述标签天线集成于柔性电路板上;柔性RFID标签与MCU连接,利用RFID读写器进行无线通信。优选所述通信单元采用柔性RFID标签进行通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319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清扫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数据选择性级联同步工具及其同步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