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5G信号线缆对接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29806.0 | 申请日: | 2021-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524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卢伟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伟忠 |
主分类号: | H01R13/622 | 分类号: | H01R13/622;H01R13/502;H01R13/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信号 线缆 对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5G信号线缆对接器,其结构包括对接主体、对接头、接帽、抽拉式旋松紧装置、连接头、信号线缆,对接主体呈圆柱形结构,对接头设于对接主体前段中心,接帽设于对接主体表面且旋转连接,抽拉式旋松紧装置设于接帽表面,本发明通过设有的抽拉式旋松紧装置,利用抽拉方式代替食指拇指旋转的方式,因对接口基本都在设备的背后,采用抽拉方式便于快速旋松旋紧,无需搬动设备,解决小设备连接信号线缆时需要搬动,较为麻烦的问题,及大设备根本无法搬动,需要伸手在夹缝中艰难的旋转,且很难用力无法将换套旋紧或旋出,导致无法达到最佳的连接状态的问题,实现方便快速,且保证连接的最佳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5G技术领域,特别的,是一种5G信号线缆对接器。
背景技术
信号线缆对接器,是信号线缆与信号线缆之间进行可拆卸(活动)连接的器件,它把信号线缆的两个端面精密对接起来,以使发射信号线缆输出的光能量能最大限度地耦合到接收信号线缆中去,并使由于其介入光链路而对系统造成的影响减到最小,基于上述本发明人发现,现有的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比如:
多用途5G信号线缆对接器要连接时需要借助环套固定,但因为对接口基本都在设备的背后,若小型设备使用需要需要移动设备,麻烦费事,而若大型设备就很难移动,就需要伸手在夹缝中艰难的旋转,且很难用力无法将换套旋紧或旋出,导致无法达到最佳的连接状态;且存在对接器未使用时,因信号接口为非常小的孔,水分进入信号接口中后很难清理出来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5G信号线缆对接器,用以解决多用途5G信号线缆对接器要连接时需要借助环套固定,但因为对接口基本都在设备的背后,若小型设备使用需要需要移动设备,麻烦费事,而若大型设备就很难移动,就需要伸手在夹缝中艰难的旋转,且很难用力无法将换套旋紧或旋出,导致无法达到最佳的连接状态;且存在对接器未使用时,因信号接口为非常小的孔,水分进入信号接口中后很难清理出来的问题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5G信号线缆对接器,其结构对接主体、对接头、接帽、抽拉式旋松紧装置、连接头、信号线缆,所述对接主体呈圆柱形结构,所述对接头设于对接主体前段中心,所述接帽设于对接主体表面且旋转连接,所述抽拉式旋松紧装置设于接帽表面,所述连接头设于接帽后端且呈一体化成型结构,所述信号线缆设于连接头后方。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所述抽拉式旋松紧装置包括啮合结构、抽拉结构、旋盖结构,所述啮合结构呈圆环结构套在接帽外表面,所述抽拉结构嵌于啮合结构内部,所述旋盖结构嵌于啮合结构内部且与抽拉结构沾黏连接。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所述啮合结构包括环套、啮合齿、卡槽、导线机构,所述啮合齿、卡槽呈相互交错状均匀等距设于环套内部且呈一体化成型结构,所述导线机构设于环套表面。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所述导线机构包括框架、导进口、导出口、固定件、导轮、减阻轮,所述框架呈矩形结构,所述导进口、导出口分别设于框架下方、上方,所述导轮设于框架四段且通过固定件固定,所述减阻轮分别设于框架内部两侧。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所述抽拉结构包括抽拉绳、正旋拉环、反旋拉环,所述抽拉绳缠绕于环套内部,所述正旋拉环设于抽拉绳一端,所述反旋拉环设于抽拉绳另一端。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所述正旋拉环、反旋拉环呈90度分布于环套外表面,所述正旋拉环、反旋拉环分别呈顺时针、逆时针抽拉。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所述旋盖结构包括遮布、开拉环、关拉环、磁吸块、小铁粒,所述遮布呈扇形均匀等距设于环套内部且与抽拉绳相连接,所述开拉环、关拉环设于抽拉绳两端,所述磁吸块设于一块遮布里端,所述小铁粒设于遮布里端。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所述磁吸块为十边柱且侧表面设有半球凹槽,所述半球凹槽半径比小铁粒大,每块遮布上设于的小铁粒分别嵌于半球凹槽内,实现无缝结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伟忠,未经卢伟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298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