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氨氧化工艺生产尾气蓄热焚烧RTO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20329.1 | 申请日: | 2021-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22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徐炎华;于鹏;吴玉明;沈德第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大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7/07 | 分类号: | F23G7/07;F23G5/14;F23G5/44;F23G5/46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蒋厦 |
地址: | 210018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 工艺 生产 尾气 蓄热 焚烧 rto 处理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氨氧化工艺生产尾气蓄热焚烧RTO处理工艺,包括烟气混流器、废气加热混合箱、前引风机、阻火器、RTO焚烧炉、烟气混合箱、静态混合器、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SCR反应器、板式换热器、洗涤塔、后引风机和烟囱。该工艺将氨、氰化氢、含腈有机物协同降解,同时将生成NOx高效脱除,处理后的废气稳定满足国家和地方的排放标准和要求。该工艺整体具有去除效率高、运行稳定性高,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净化效率可达99%以上,生成的二次NOx净化效率可达90%以上,排放稳定满足国家和地方的排放标准和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氨氧化工艺生产尾气蓄热焚烧RTO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氨氧化工艺是一种生产含腈产品的重要化工技术,主要特征在于以氨和有机物为原材料,可生产用于制备塑料、合成纤维、农药(百菌清)以及环氧树脂固化剂等的产品中间体。但受到氨氧化催化剂技术的限制,目标产品转化率相对较低,“三废”产生量较大,尤其是废气。改工艺产生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氨、氰化氢以及含腈有机物等,处理难度大;同时由于含腈有机物熔点低、极易堵塞管道和设备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如何稳定、高效的处理氨氧化尾气已近成为限制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
针对以上技术难题,部分企业采用多级硫酸吸收制取硫酸铵为主的处理工艺,但生产的硫酸铵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毒物,难有出路,委外处置费用较高。此外,尾气有机物难以得到有效控制。随着废气治理要求的日益提高,目前多数企业逐渐采用蓄热式焚烧(RTO)处理工艺,具体如图1所示。
其中:1,阻火器;2,前引风机;3,RTO;4,反吹风机;5,烟气混合箱;6,静态混合器;7、SCR;8、洗涤塔;9、洗涤塔;10,后引风机;11,烟囱。其存在的问题:
1、未分类收集,高浓度废气和低浓度废气混合后进入阻火器,由于废气中含有低熔点的含腈有机物,极容易在管道中、阻火器以及风机中结晶,堵塞管道以及设备,装置检维修频繁,运行不稳定;
2、RTO焚烧炉运行过程中,蓄热室需要定期的切换置换残留在蓄热室中的气体,但该工艺采用引入新鲜风反吹工艺进行置换,降低焚烧炉的处置废气能力,同时增加焚烧炉的运行成本;
3、应需要采用SCR脱硝去除生成的NOx,需要在250~350℃条件下进行,上述工艺采用后置的高温烟气混合工艺,抬升至合适温度,但容易导致燃烧室内废气焚烧停留时间不足,有机物焚毁率下降,尾气易存在超标风险;
4、经过SCR脱硝处理后,温度在250~350℃之间,尾气采用两级碱洗降温脱酸,导致热能利用率不高,烟气水汽含量增大;
因此,开发一种高效、低成本且长期稳定运行氨氧化工艺生产尾气蓄热焚烧(RTO)处理技术意义重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目前氨氧化工艺生产尾气处理技术效率低、成本高、运行不稳定等问题,而提供了一种高效、低成本且长期稳定运行氨氧化工艺生产尾气蓄热焚烧(RTO)处理工艺。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案中,将氨、氰化氢、含腈有机物协同降解,同时将生成NOx高效脱除,处理后的废气稳定满足国家和地方的排放标准和要求。
一种氨氧化工艺生产尾气蓄热焚烧RTO处理工艺,包括烟气混流器、废气加热混合箱、前引风机、阻火器、RTO焚烧炉、烟气混合箱、静态混合器、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SCR反应器、板式换热器、洗涤塔、后引风机和烟囱;其中,所述的烟气混流器连接至废气加热混合箱,所述的烟气混流器还与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SCR反应器后的板式换热器通过管道相连;氨氧化工艺产生的高浓度氨氧化废气进入烟气混流器、低浓度氨氧化废气进入板式换热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大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工大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203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