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散热型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17784.6 | 申请日: | 2021-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700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柳洁昊;郭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奥美格传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42 | 分类号: | H01B7/42;H01B7/28;B60L53/18 |
代理公司: | 东莞领航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45 | 代理人: | 曾祥辉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松***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 新能源 汽车 充电 线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散热型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所述散热机构包括第一弧形挡板、第二弧形挡板和导热层,第一弧形挡板和第二弧形挡板分别通过第一弧形杆和第二弧形杆固定连接,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该散热型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不充电时,利用第一弧形挡板和第二弧形挡板对第一导热杆和第二导热杆进行遮挡,防止第一导热杆和第二导热杆腐蚀,进行充电时,通过旋转第一弧形挡板和第二弧形挡板使得第一导热杆和第二导热杆暴露外界,以提高散热对线缆本体进行保护,解决了现有的纯电动汽车在利用快充进行充电的时候,会导致充电线缆长时间处于发热状态,进而加速充电线缆损耗,缩减了充电线缆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散热型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等。
纯电动汽车需要进行充电,为了提高充电效率,从而诞生了快充技术,现有的纯电动汽车在利用快充进行充电的时候,会导致充电线缆长时间处于发热状态,进而加速充电线缆损耗,缩减了充电线缆的使用寿命,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散热型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散热型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解决了现有的纯电动汽车在利用快充进行充电的时候,会导致充电线缆长时间处于发热状态,进而加速充电线缆损耗,缩减了充电线缆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散热型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包括线缆本体和外皮,所述外皮的内部设置有填充物,所述外皮上设置有散热机构。
所述散热机构包括第一弧形挡板、第二弧形挡板和导热层,所述第一弧形挡板和第二弧形挡板分别通过第一弧形杆和第二弧形杆固定连接,所述导热层外表面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热杆,所述导热层外表面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热杆。
优选的,所述第一弧形挡板与第二弧形挡板相互靠近一侧之间的距离与外皮的内侧直径相同,所述第一弧形杆和第二弧形杆相互靠近一侧之间的距离与外皮的内侧直径相同。
优选的,所述导热层包裹于线缆本体的外部,所述外皮外表面的顶部贯穿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外皮外表面的顶部贯穿开设有第二通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的内部与第一导热杆的外表面相适配,所述第二通孔的内部与第二导热杆的外表面相适配,所述第一导热杆和第二导热杆远离导热层的一端均与外皮的外表面齐平。
优选的,所述第一弧形杆和第二弧形杆均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第一弧形杆和第二弧形杆沿着外皮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弧形挡板和第二弧形挡板沿着外皮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外皮的外表面分别固定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所述第一弧形挡板和第二弧形挡板的两侧分别与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的内侧接触。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散热型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奥美格传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奥美格传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177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