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队列的设备参数数据对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09831.2 | 申请日: | 2021-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652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孙瑞良;孙成顺;高阳;何孝强;张彪;佘迪;杨天侯 | 申请(专利权)人: | 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457 | 分类号: | G06F16/2457;G06F16/22;G06M1/27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常小溪;王立民 |
地址: | 650231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队列 设备 参数 数据 对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队列的设备参数数据对齐方法,其包括:采集各个数采点的数据,按照生产点启动顺序存入开始队列中;基于开始队列判断算法判断各个数采点是否进入数据采集阶段;若为第一个数采点,则将对应的数据点写入数据存储队列,并基于结束队列判断算法判断该数采点是否结束数据采集;若为非第一个数采点,则将对应的数据点写入数据存储队列,并根据当前数采点与第一个数采点的长度的大小关系判断当前数采点是否结束数据采集;将各个数采点对应的数据存储队列归档。本发明提供的基于队列的设备参数数据对齐方法,通过队列判断算法判断数据的开始和结束,对所有数采点的存储队列长度进行了标定统一,能够实现数据的自动对齐和存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队列的设备参数数据对齐方法。
背景技术
在制丝生产过程中,数据采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制丝线生产设备数据采集的质量决定了制丝生产评价的质量,同时也会影响生产过程的控制。历史存储数据不对称、无法对齐是制丝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如果制丝生产数据不对齐,则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分析时往往会有比较大误差,严重的影响烟丝生产质量,因此设备参数数据对齐是制丝数据采集时必做的内容之一。
而制丝生产线线长较大,从生产开始的第一个设备点开始过料到最后一个设备点开始过料大概间隔10分钟左右,即使是同一个设备上的数据点,由于有些设备的工艺过程较长,设备入口处的设备点到出口处的设备点都有20秒到1分钟的延时不等,如果没有数据对齐,那全线采集的数据点都是不一致的,无法进行比较精准的数据分析工作,因此,设备参数的数据对齐是制丝数据采集的难题之一。
因此,亟需一种基于队列的设备参数数据对齐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队列的设备参数数据对齐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能够无需设定人工数据采集条件以及生产信号,可以自动进行数据对齐和归档。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队列的设备参数数据对齐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采集各个数采点的数据,按照生产点启动顺序存入开始队列中;
步骤S2、基于开始队列判断算法判断各个数采点是否进入数据采集阶段;
步骤S3、若当前数采点为第一个数采点,则将对应的数据点写入数据存储队列,并基于结束队列判断算法判断所述第一个数采点是否结束数据采集;
步骤S4、若当前数采点为非第一个数采点,则将对应的数据点写入数据存储队列,并根据当前数采点的计数值的长度与第一个数采点的长度的大小关系判断当前数采点是否结束数据采集;
步骤S5、在结束数据采集后,将各个数采点对应的数据存储队列归档。
如上所述的基于队列的设备参数数据对齐方法,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步骤S1、采集各个数采点的数据,按照生产点启动顺序存入开始队列中,具体包括:
通过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各个数采点的数据,按照生产点启动顺序存入开始队列中。
如上所述的基于队列的设备参数数据对齐方法,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步骤S2、基于开始队列判断算法判断各个数采点是否进入数据采集阶段,具体包括:
步骤S21、根据开始队列判断算法得到各个数采点的开始状态返回值;
步骤S22、根据各个数采点的开始状态返回值判断各个数据点是否进入数据采集阶段;
步骤S23、若返回值为真,则当前为开始生产状态,该数采点进入数据采集阶段;
步骤S24、若返回值为假,则该数采点未进入数据采集阶段,并返回步骤S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098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界面螺钉
- 下一篇:一种具有炎症性肠病调节功能的能量棒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