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环境可视仿真方法、终端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06665.0 | 申请日: | 2021-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844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华;任建勋;张静;殷君茹;王骏;朱付保;张秋闻;杨栓;付大喜;闫晓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轻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5 | 分类号: | G06F30/25;G06F30/28;G06F113/08;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广东君龙律师事务所 44470 | 代理人: | 金永刚 |
地址: | 450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环境 可视 仿真 方法 终端设备 以及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水环境可视仿真方法、终端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将视野内水流区域中的水流离散为多个水流粒子,获取水流粒子速度,由所述水流粒子的速度构建视野内水流区域的水环境;将视野外水流区域中的水流划分为多个水流网格,获取水流网格的密度和速度,由水流网格的密度和速度构建视野外水流区域的水环境;视野内水流区域和视野外水流区域内水环境的转换,随着视野的变换,视野内水流区域中的部分或全部区域转换为视野外水流区域,相应的视野外水流区域中的部分区域转换为视野内水流区域,使视野内的水环境始终为所述水流粒子构建的水环境;能够快速实现视野内水环境的高精度可视呈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环境三维虚拟可视仿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水环境可视仿真方法、终端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全面融入传统虚拟现实系统,通过真实表达高度复杂、瞬息万变的现实世界,生成高逼真、可交互、有“生命力的孪生场景体验,使得虚拟现实逐步成为人类认识世界过程中除理论证明、科学实验之外的第三种手段。GIS,虚拟现实以及科学可视化等技术相互结合,极大推动了可视化展示与分析技术的发展。如何高效率的实现用户视域驱动的大规模水环境动态高精度实时三维虚拟可视呈现,成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水环境可视仿真方法、终端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解决大规模水环境三维虚拟可视仿真中高精度和高效率不能兼顾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水环境可视仿真方法,包括步骤:构建视野内水流区域的水环境,将视野内水流区域中的水流离散为多个水流粒子,获取水流粒子速度,根据所述水流粒子的速度构建视野内水流区域的水环境;构建视野外水流区域的水环境,将视野外水流区域中的水流划分为多个水流网格,获取水流网格的密度和速度,根据所述水流网格的密度和速度构建视野外水流区域的水环境;视野内水流区域和视野外水流区域的水环境的转换,随着视野的变换,视野内水流区域中的部分或全部区域转换为视野外水流区域,相应的视野外水流区域中的部分区域转换为视野内水流区域,使视野内的水环境始终为所述水流粒子构建的水环境。
优选的,所述水流网格的划分方法是沿水流的横断面、纵断面和深度对水流进行网格划分,划分出的水流网格为1个单位长度的立方体。
优选的,视野外水流区域中的部分区域转换为视野内水流区域时,将所述视野外水流区域中的水流网格离散为多个水流粒子,由离散出的水流粒子构建视野内水流区域的水环境。
优选的,所述视野内水流区域中的水流粒子的速度与所述视野外水流区域中水流网格的速度相同。
优选的,视野内水流区域中的部分或全部区域转换为视野外水流区域时,将所述视野内水流区域划分为水流网格,由划分出的水流网格构建视野外水流区域的水环境。
优选的,视野内水流区域中的部分或全部区域转换为视野外水流区域后,转换后对应的所述视野外水流区域中水流网格的密度为该水流网格转换前对应的视野内水流区域中内水流粒子的个数,水流网格的速度为该水流网格转换前对应的视野内水流区域中水流粒子的速度平均值。
优选的,水流中还包括有过渡区域,所述过渡区域包括有第一过渡区域和第二过渡区域,第一过渡区域为所述视野内水流区域与视野外水流区域的一邻近区域,第二过渡区域为视野内水流区域与视野外水流区域另一邻近区域。
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渡区域为所述视野外水流区域中邻近所述视野内水流区域的水流网格,预先将该水流网格离散为水流粒子;所述第二过渡区域为所述视野内水流区域中邻近所述视野外水流区域的水流粒子,预先将邻近一网格距离的水流粒子划分为水流网格。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相互耦接的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以实现的上述水环境可视仿真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轻工业大学,未经郑州轻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066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操作执行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下一篇:畜牧用饲料制作原料高效粉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