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钻井废弃物液压传输、微泡分离及热解干化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06509.4 | 申请日: | 2021-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580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军智;华玉强;朱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中金科瑞新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9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胡万臣 |
地址: | 830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钻井 废弃物 液压 传输 分离 热解干化 处理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钻井废弃物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钻井废弃物液压传输、微泡分离及热解干化处理工艺,包括液压传输装置,液压传输装置的一侧固定连接设有固液分离装置,固液分离装置的一侧固定连接设有热解干化装置,热解干化装置的一侧固定连接设有油水分离尾气净化装置,热解干化装置与油水分离尾气净化装置相邻的一侧固定连接设有固体残渣收集集装箱,该工艺为一进四出,钻井废弃物进入该工艺所属的设备中,最终产物有四种,热解后的尾渣减量率80%以上,含水率低于1%,含油率低于0.3%,完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钻井废弃物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钻井废弃物液压传输、微泡分离及热解干化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海上钻井废弃物通常的处置方式,是以特制集装箱船运到陆地,委托给专业公司在陆地进行处置。其中处置费用包含:特制集装箱制作费、来回运输费(海上+陆地)、还有专业公司陆地处置费等。
由于泥浆、钻屑的含水量一般高达80%以上,必须使用特制的集装箱装运,运量大、运输成本高,处置耗资巨大,且受运力、气候、集装箱装卸等影响,空箱返运经常延误,因钻井平台无法大量临时贮存钻井废弃物的场地设施,常被迫怠工停产,严重影响钻采进度,是海上钻采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同时,由于半液态的泥浆、钻屑经长途海运难以避免泄露,对海洋环境也存在着一定的污染隐患。因而,对海上钻井平台钻采产生的泥浆、钻屑先进行原位减量化处理,脱除水分、油分和有机污染物,处理后大幅减量的无害无机固体残渣再运往陆地处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
近年来,通常通过特制集装箱运输到陆上处理站集中处理,不仅额外耗费了集装箱制作费、专用运输的时间和费用,在储运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的泄露会对海洋生态产生严重的影响,且因各种原因集装箱回运不及时而导致钻采中断。
因国内开展海洋石油大开发战略,环保零排放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式,环保需求强劲;钻井泥浆、岩屑海上运输及陆地接收难度大。而热解干化技术普遍应用于陆地处置含油污泥、钻井废弃物的部分处置过程,技术比较成熟,但是设备一般体积偏大,功率高,常规的钻井废弃物回收和无害化处理的工艺和设备不适合海上钻井平台这种空间有限的地方使用。
因现有的热解设备体积较大,在海上钻井平台使用要占用较大空间,平台难以满足,也将影响钻采生产。因而,采用占地面积小的钻井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处理设备就显得十分必要,现有的固液分离设备、热解设备均存在效率低、体积庞大等缺点,不适合海上钻井平台使用,因此,我们设计了一种钻井废弃物液压传输、微泡分离及热解干化处理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现有的热解设备体积较大,在海上钻井平台使用要占用较大空间,平台难以满足,也将影响钻采生产,现有的固液分离设备、热解设备均存在效率低、体积庞大等缺点,不适合海上钻井平台使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钻井废弃物液压传输、微泡分离及热解干化处理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钻井废弃物液压传输、微泡分离及热解干化处理工艺,包括液压传输装置,所述液压传输装置的一侧固定连接设有固液分离装置,所述固液分离装置的一侧固定连接设有热解干化装置,所述热解干化装置的一侧固定连接设有油水分离尾气净化装置,所述热解干化装置与油水分离尾气净化装置相邻的一侧固定连接设有固体残渣收集集装箱。
优选的,所述液压传输装置采用为特种泵。
优选的,所述固液分离装置采用为纳米级微泡蜂窝导流固液分离装置。
优选的,所述纳米级微泡蜂窝导流固液分离装置包括:进料仓、固液分离处理仓、液体收集仓、固体输送装置,所述纳米级微泡蜂窝导流固液分离设备的内侧固定连接设有进料仓,所述进料仓的底侧固定连接设有固液分离处理仓,所述固液分离处理仓的底侧分别固定连接设有液体收集仓、固体输送装置。
优选的,所述热解干化装置采用为叠式多级递进热解干化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中金科瑞新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疆中金科瑞新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065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