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绝缘层的防拔管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103462.6 | 申请日: | 2019-12-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33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 发明(设计)人: | 李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M25/02 | 分类号: | A61M25/02 |
| 代理公司: | 南通毅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86 | 代理人: | 任毅 |
| 地址: | 22600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绝缘 防拔管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绝缘层的防拔管装置,包括龙门形固定板、两组固定单元、检测开关、报警器以及供电电源,龙门形固定板上开设有安装孔,两组固定单元分别固定安装在龙门形固定板的两端端部,且两组固定单元对称设置,检测开关固定安装在安装孔的内部,报警器和供电电源均固定安装在龙门形固定板的上部。本发明,无需对患者的双手绑住固定,可避免长时间的捆绑给患者造成极度不适,其不仅具备报警的功能,能够提示医护人员及时阻止患者自己拔掉身上管道的不良行为,还具有固定管道的功能,能够杜绝拔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其相比较现有技术而言,性能更加稳定可靠,实用性更好,可以满足身上插较多管道的患者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带有绝缘层的防拔管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医院在救治患者的过程中,尤其是一些插管患者,其身上插有各种管道,患者在治疗过程手会无意识抓挠身上的管道,经常导致身上的管道被拔掉,不仅需要医护人员重复插管,不仅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还给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很多防拔管装置,然而现有技术中的防拔管装置,其一般是将患者的双手绑住固定达到防拔管的目的,然而长时间的捆绑给患者造成极度不适,另外,也有防拔管装置主要是具有报警功能,利用报警声以提示医护人员及时阻止患者自己拔掉身上管道的不良行为,而不能将身上的管道加以固定,难以杜绝拔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不能保证患者的安全,其性能可靠稳定性差,同时也不能满足身上插较多管道的患者使用,导致其实用性不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绝缘层的防拔管装置,无需对患者的双手绑住固定,可避免长时间的捆绑给患者造成极度不适,其不仅具备报警的功能,能够提示医护人员及时阻止患者自己拔掉身上管道的不良行为,还具有固定管道的功能,能够杜绝拔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其相比较现有技术而言,性能更加稳定可靠,实用性更好,可以满足身上插较多管道的患者使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绝缘层的防拔管装置,包括龙门形固定板、两组固定单元、检测开关、报警器以及供电电源,所述龙门形固定板上开设有安装孔,两组所述固定单元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龙门形固定板的两端端部,且两组所述固定单元对称设置,所述检测开关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孔的内部,所述报警器和所述供电电源均固定安装在所述龙门形固定板的上部,所述供电电源与所述报警器串联连接,所述检测开关串接在所述供电电源与所述报警器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龙门形固定板用作该装置的安装基础,两组固定单元用于将该装置固定在病床的两侧扶手上,检测开关用于检测患者身上的管道是否被拔动,报警器用于在检测开关检测到患者身上的管道被拔动时而发出报警声以提示医护人员及时阻止患者自己拔掉身上管道的不良行为,从而杜绝拔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以保证患者的安全。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单元包括匚型卡板以及锁紧螺栓,所述匚型卡板固定安装在所述龙门形固定板的一端端部,且所述匚型卡板的开口竖直朝下设置,所述匚型卡板背向所述龙门形固定板中部的侧壁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锁紧螺栓螺接在所述螺纹孔的内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利用固定单元固定龙门形固定板时,可将匚型卡板卡在病床的两侧扶手上,然后利用锁紧螺栓锁紧,从而使得该装置便于安装固定,便于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单元还包括圆形橡胶板,所述圆形橡胶板活动设置于所述匚型卡板的内侧,且所述圆形橡胶板的 一侧面与所述锁紧螺栓的一端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形橡胶板可避免锁紧螺栓与病床的两侧扶手直接接触,可避免压伤病床的两侧扶手,同时可增强固定单元的固定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未经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034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