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支气管镜的液体采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02790.4 | 申请日: | 2021-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146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陈侠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侠 |
主分类号: | A61B10/04 | 分类号: | A61B10/04;A61M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03 | 代理人: | 佛新瑜 |
地址: | 325604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支气管 液体 采集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支气管镜的液体采集装置,包括:注入机构,所述注入机构的底部设有用于承载液体的容器,所述容器设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容器等距的分布于注入机构的底部;密封机构,安装在注入机构内,所述密封机构设有若干个,每相邻两个所述密封机构将注入机构分隔成密封腔,所述密封腔与容器一一对应;联动机构,设置在注入机构的一侧,本发明不需要护士和医生时刻观察灌洗液的抽出量,在灌洗液抽出一定量后(通常为30ml),联动机构将注入机构切换至下一个容器内,方便后续的检测,而且多个容器的切换过程完全处于封闭的外壳内,避免空气中的微生物与导管接触,从而降低灌洗液污染的可能性,方便灌洗液后续检验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支气管镜的液体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支气管镜是一种经口或鼻置入患者下呼吸道,用于做肺叶、段及亚段支气管病变的观察、活检采样、细菌学和细胞学检查,配合TV系统可进行摄影、示教和动态记录的医疗器械,通过连接的活检取样附件,可以协助发现早期病变,可以开展息肉摘除等体内外科手术,它适用于支气管、肺部疾病研究以及术后检查等操作。
支气管肺泡灌洗是用液体注入支气管肺泡然后吸出,以诊断和治疗肺部疾病的一种方法,一般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插入支气管某一段肺,用37℃生理盐水注入,然后用低负压吸出。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采集应该由临床医生按光学纤维支气管镜操作规程进行,通常于局部麻醉后将纤维支气管镜插入右肺中叶或左肺舌段的支气管,将其顶端楔入支气管分支开口,经气管活检孔缓缓加入37℃灭菌生理盐水,每次30~50ml,总量100~250ml,不应超过300ml,每次注液后以-13.3~-19.95kPa(-100~-150mmHg)负压吸出,要防止负压过大,过猛,分别收集于用硅油处理进的容器中,及时送检,记录回收液量,至少应回收30%~40%以上,BALF方能进行分析,分别注入的液体每次回收后混合在一起进行试验,第一份回收的标本往往混有支气管内成分,为防止其干扰,也可将第一份标本与其他标本分开检查,微生物学检查的标本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但是,在灌洗吸取过程中,医生或者护士需要时刻观察容器内吸出液体的量,到达吸取量可能没有及时的停止吸取,会造成液体内混入较多的支气管内成分,不方便后续的送检,而且每次回收标本后需要单独的将吸引管插入新的容器内,在拔插过程中可能导致吸引管被空气内的细菌等微生物干扰。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支气管镜的液体采集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支气管镜的液体采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支气管镜的液体采集装置,包括:
注入机构,所述注入机构的底部设有用于承载液体的容器,所述容器设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容器等距的分布于注入机构的底部;
密封机构,安装在注入机构内,所述密封机构设有若干个,每相邻两个所述密封机构将注入机构分隔成密封腔,所述密封腔与容器一一对应;
联动机构,设置在注入机构的一侧,所述联动机构与注入机构之间通过管道连接,通过注入机构内空气的挤压,使得注入机构挨个向容器内注入液体。
优选的,所述注入机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与容器螺纹连接,所述外壳内设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端部通过接头与支气管镜出口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密封机构包括设置在外壳内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与外壳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外壳内部设有插板,所述插板与外壳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座内部设有用于插板插入的插槽,所述插板与固定座的一侧开设有用于放置导流管的通孔,所述插板与固定座与导流管紧密贴合,所述插板的一侧与外壳之间设有弹簧一,所述弹簧一的两端分别与插板和外壳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导流管的外侧与插板、固定座之间均设有橡胶半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侠,未经陈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027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