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凝汽器真空系统喷射泵的一键启停及联锁保护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102474.7 | 申请日: | 2021-0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804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 发明(设计)人: | 张希萌;谢峰;陈石;秦秋艳;张静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南通发电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8B9/10 | 分类号: | F28B9/10;F28B11/00 |
| 代理公司: | 南通市永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0 | 代理人: | 葛雷 |
| 地址: | 226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凝汽器 真空 系统 喷射泵 一键启停 联锁 保护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凝汽器真空系统喷射泵的一键启停及联锁保护控制方法,凝汽器真空系统包括电泵部位及蒸汽喷射部分,电泵部分有三台电泵,蒸汽喷射部分配置有两台一级喷射泵A、B、一台二级喷射泵、一台三级喷射泵及一级换热器、二级换热器、三级换热器;四台喷射泵的动力蒸汽来源为辅汽母管,一级喷射泵A、B的吸入口与三台电泵的吸入口均连接在凝汽器真空母管,喷射泵做功后的动力蒸汽排入一级换热器,蒸汽在一级换热器经凝结水冷却后,再由二级喷射泵吸入并排至二级换热器,再次冷却后由三级喷射泵吸入并排至三级换热器,最终疏水至凝结水热井。本发明操作方便、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凝汽器真空系统喷射泵的一键启停及联锁保护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燃煤火力发电机组节能技术改革工作基本聚集于机、炉本体改造和转机变频改造两个层面,江苏南通电厂尝试从冷端系统层面度量问题,在原有离心式真空泵抽真空的情况下,在凝汽器真空母管处加装蒸汽喷射泵。由于蒸汽喷射泵动力源为高压蒸汽,可有效降低厂用电率。
然而,电厂生产工艺的安全性应高于经济性,原有三台相互独立的电动真空泵,相互联锁,可有效保障大机真空系统。然而新式蒸汽喷射系统仅两台一级喷射泵与母管相连接,共用一套末端热交换器,无冗余设备,对于一个在电力行业还未大规模应用的技术来说,存在较大的风险。其次,由于蒸汽喷射系统分多级真空喷射泵、换热器,动力源为辅助蒸汽,容易对辅汽压力产生扰动,因此在投用和退出过程中需严格按照顺序及工况操作各级疏水及进气阀门,操作繁琐,且极易影响大机真空系统的稳定。
上述缺陷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两点,一是硬件上真空喷射系统未设置冗余真空喷射泵,二是软件上缺乏自动控制方式及联锁保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方便、效果好的凝汽器真空系统喷射泵的一键启停及联锁保护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凝汽器真空系统喷射泵的一键启停及联锁保护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凝汽器真空系统包括电泵部位及蒸汽喷射部分,电泵部分有三台电泵,蒸汽喷射部分配置有两台一级喷射泵A、B、一台二级喷射泵、一台三级喷射泵及一级换热器、二级换热器、三级换热器;四台喷射泵的动力蒸汽来源为辅汽母管,一级喷射泵A、B的吸入口与三台电泵的吸入口均连接在凝汽器真空母管,喷射泵做功后的动力蒸汽排入一级换热器,蒸汽在一级换热器经凝结水冷却后,再由二级喷射泵吸入并排至二级换热器,再次冷却后由三级喷射泵吸入并排至三级换热器,最终疏水至凝结水热井;
以下将一级喷射泵A、B分别称为:#1A喷射泵、#1B喷射泵,将二级喷射泵、三级喷射泵分别称为#2喷射泵、#3喷射泵;将一级换热器、二级换热器、三级换热器分别称为#1换热器、#2换热器、#3换热器;
(一)程控启:
启动允许条件:机组凝汽器压力<-85kPa且辅汽供汽母管蒸汽压力≥0.7MPa,确保当前凝汽器真空度正常,以及辅汽压力满足真空泵工作的需求;
程控步骤:
第一步:程控指令:开#3喷射泵排气气动阀,延时5s;反馈结果:#3喷射水泵气动进水门全开;
第二步:程控指令:开#3喷射泵进汽调门,开度50%;反馈结果:#3喷射泵进汽调门开度大于25%、#1B喷射泵抽气真空小于-80kPa、#1A喷射泵抽气真空小于-80kPa、#2喷射泵抽气真空小于-80kPa、#3喷射泵抽气真空小于-80kPa;
第三步:程控指令:开#2喷射泵进汽调门,开度50%;反馈结果:#2喷射泵进汽调门开度大于25%、#1B喷射泵抽气真空小于-85kPa、#1A喷射泵抽气真空小于-85kPa、#2喷射泵抽气真空小于-85k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南通发电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南通发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024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