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经编机、复合针组件和用于制造弹性编织物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02279.4 | 申请日: | 2021-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628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K·布兰德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卡尔迈耶斯托尔研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35/02 | 分类号: | D04B35/02;D04B21/1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郭帆扬;陈浩然 |
地址: | 德国奥***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经编机 复合 组件 用于 制造 弹性 编织物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经编机,其带有大量复合针组件,其中的每个复合针组件具有针芯(11)以及带有针头(8)和针杆(10)的复合针(3),其中该经编机具有最大10mm的复合针升程。想要在编织物的高质量的情况下实现经编机的高生产率。为此设置成,针杆(10)至少在线圈位于复合针升程运动结束时的所在的滑动区域的末端(15)处具有如下的周长,其至少与平行于其的针头(8)和在关闭位置中的针芯(11)的整体的最大周长一样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经编机,其带有大量复合针组件,其中的每个复合针组件具有针芯(Schieber)以及带有针头和针杆的复合针,其中该经编机具有最大10mm的复合针升程。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经编机的复合针组件,其带有最大10mm的复合针升程,其中该复合针组件具有带有针头和针杆的复合针以及与复合针共同作用的针芯。
最后,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弹性编织物的方法,在其中使用复合针组件形成编织物的线圈,所述复合针组件相应具有针芯以及带有针头和针杆的复合针,其中所述复合针具有最大10mm的升程。
背景技术
带有复合针系统(即带有大量复合针组件)的经编机特点在于特别高的生产效率。每分钟可生产大于4,000排线圈。但是,如此高的工作速度会导致出现如下问题,其尤其在所供给的经纱上摆(Aufschwingen)时表现出。由其会产生编织物的质量损失。这便尤其适用,如果想要制造一种弹性编织物,在其中所供应的经纱必须具有一定的弹性。
通过优化编织工具的运动,能减少问题中的一部分。通常,与其相联系的是编织工具关于彼此的运动量和运动时间的减小。但是,这常常导致在所生产的编织物的可行的产品范围方面受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在编织物的良好的质量的情况下经编机的高生产率。
该目的在开头提到类型的经编机中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即,针杆至少在线圈在复合针升程运动结束时所位于的滑动区域的末端处具有如下的周长,其至少与平行于其的针头和在关闭位置中的针芯的整体的最大周长一样大。
复合针形成编织针或工作针。在已经形成线圈时,其便位于针杆上。然后复合针上升,由此针头的捕捉空间可以再次抓握经纱并可以将其拉动穿过所形成的线圈。在此过程中,针芯会关闭针头的捕捉空间。通过使用相对“较厚”的针杆,此时可以实现,当针头与已关闭了捕捉空间的针芯一起运动穿过线圈时,不必再加宽线圈。因此,“针头和针芯的整体”具有不大于针杆的周长,线圈在该针杆上滑动。这便也适用,如果在关闭位置中针芯具有至针头的较小的间距。在这种情况下,针头和针芯的整体的最大周长也不大于针杆的相应周长。如果可以防止线圈在针头与在关闭位置中的针芯的运动时加宽,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在送纱(Einlauf)处的纱线张力,这继而导致编织物的更好的质量。
优选地,在滑动区域的末端处,针杆的周长恰好与针头和在关闭位置中的针芯的整体的最大周长一样大。因此当针头与在关闭位置中的针芯运动穿过线圈时,线圈既不被加宽也不必收缩。
优选地,在滑动区域的末端处,针杆具有比针头更大的厚度。厚度在此是这样的方向,在该方向上各个复合针在相应的针床(Nadelbarre)中并排布置。通过增加厚度,能以简单的方式相应地增大周长长度。
优选地,由复合针和在关闭位置中的针芯构成的整体的周长从针头到滑动区域的末端变化最大15%。当复合针与针芯运动穿过线圈时,由复合针与针芯构成的组合的周长长度实际上不改变。与此相应地,线圈也保持其原始尺寸,并且既没有显著地增大也没有显著地减小。
优选地,针杆至少在滑动区域的末端处柱形地构造。在针头和滑动区域的末端之间产生过渡。针杆的柱形构造产生接近圆周线形状的线圈,其然后能轻松地脱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卡尔迈耶斯托尔研发有限公司,未经卡尔迈耶斯托尔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022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