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充电桩模块的散热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96098.5 | 申请日: | 2021-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636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陶敬恒;魏晋科;杨俊峰;王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善中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B60L53/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俞磊 |
地址: | 314100 浙江省嘉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充电 模块 散热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充电桩模块的散热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散热壳体,所述散热壳体由第一安装侧板、第一散热侧板、第二散热侧板和第二安装侧板分隔成第一安装室、散热通道以及第二安装室,所述第一安装室和第二安装室用于放置电路板组件,所述散热通道的输入端上安装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上设置有安装孔,散热通道用于输送散热介质。本发明的所述的散热结构的散热通道独立设置,灰尘和水汽等无法进入电路板组件的内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桩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用于充电桩模块的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充电桩模块的设计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热结构设计,它关系到产品的散热效率,结构件尺寸,成本等重要指标,目前充电桩模块主要采用整机模组强风冷散热设计和散热齿配合风扇散热两种方法,采用整机模组强风冷散热时,气流会将灰尘和水汽等带入充电桩模块的内部,附着在电子元件,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而目前散热齿配合风扇散热方式所采用的散热结构需要单独设计,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不利于设备的轻量化。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样一种结构进行改善,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充电桩模块的散热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用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充电桩模块的散热结构,包括散热壳体,所述散热壳体为一体成型,散热壳体由第一安装侧板、第一散热侧板、第二散热侧板和第二安装侧板分隔成第一安装室、散热通道以及第二安装室,所述第一安装室和第二安装室用于放置电路板组件,所述散热通道的输入端上安装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上设置有安装孔,散热通道用于输送散热介质。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热通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若干散热齿,所述散热齿用于吸收电路板组件产生的热量。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热壳体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上开有风扇通风口,盖板上还设置有风扇插座。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板采用PCB材料制成。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板上开有供电路板组件的电气输出线通过的通孔。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热通道的四个边角上设置有开口槽,开口槽与散热风扇的安装孔相适应,开口槽用于安装散热风扇。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热壳体的两端上分别开有用于安装第一安装侧板和第二安装侧板的凹槽。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路板组件通过灌胶固定在第一安装室和第二安装室内。
一种叠加散热装置,具有上述结构的用于充电桩模块的散热结构。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述的散热壳体由第一安装侧板、第一散热侧板、第二散热侧板和第二安装侧板分隔成的第一安装室、散热通道以及第二安装室,电路板组件设置在安装室的内部,气流中携带的灰尘和水汽等无法与电路板组件接触,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
2.本发明所述的散热壳体为一体成型,节省了加工材料,降低了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散热壳体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散热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的散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的散热壳体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所述的电路板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所述的散热风扇的装配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善中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嘉善中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960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