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雷达物位计及使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092032.9 | 申请日: | 2020-0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294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 发明(设计)人: | 梁正耕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正耕 |
| 主分类号: | G01F23/284 | 分类号: | G01F23/28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雷达 物位计 使用方法 | ||
1.一种智能雷达物位计,其结构包括有液晶显示顶盖(1)、雷达物位计本体(2)、安装盘(3)、测量探头(4),所述雷达物位计本体(2)顶装有液晶显示顶盖(1),底连有测量探头(4),中段设有安装盘(3),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盘(3)包括有喷气除尘环组件(A)、安装环组件(B)、卡柱(C)、卡环组件(D)、散气环(E),所述安装环组件(B)底设有喷气除尘环组件(A),外连有卡环组件(D)且三者为同心圆,所述安装环组件(B)垂连有卡柱(C)8根,所述喷气除尘环组件(A)与散气环(E)连通,所述安装环组件(B)与雷达物位计本体(2)连接,所述卡柱(C)可贯穿于设备上的法兰盘通孔而与卡环组件(D)配合;
所述卡环组件(D)包括有通孔(D01)、外环(D02)、卡珠(D03)、发条(D04)、调节组件(D05)、弹簧(D06),所述外环(D02)设有与卡珠(D03)配合的通孔(D01),所述卡珠(D03)通过弹簧(D06)与外环(D02)相连,所述卡珠(D03)设有八个且通过发条(D04)串联,所述发条(D04)连于调节组件(D05),所述卡珠(D03)可贯穿于卡柱(C)的卡位孔,所述外环(D02)与安装环组件(B)固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雷达物位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D02)顶设有与调节组件(D05)配合的二阶凹槽(2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雷达物位计,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D05)包括有伸缩转轴(501)、卷轮(502)、从动轴(503)、从动齿轮(504)、转盘(505)、主动齿轮(506),所述伸缩转轴(501)设有转盘(505)及与从动齿轮(504)啮合的主动齿轮(506),所述从动齿轮(504)装在从动轴(503)上,所述从动轴(503)及伸缩转轴(501)上均设有与发条(D04)配合的卷轮(502),所述转盘(505)与二阶凹槽(201)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雷达物位计,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气除尘环组件(A)包括有圆环盘(A01)、弧形波纹管(A02)、气囊组件(A03)、电机组(A04)、弧形活塞杆(A05),所述圆环盘(A01)内置有弧形波纹管(A02),所述弧形波纹管(A02)与弧形活塞杆(A05)、气囊组件(A03)连接,所述气囊组件(A03)与弧形活塞杆(A05)之间设有电机组(A04),所述圆环盘(A01)连接于安装环组件(B)。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雷达物位计,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盘(A01)包括有基体(101)、定环(102)、绝缘片(103)、分隔板(104)、气腔(105)、限位环(106),所述基体(101)内设有定环(102)、绝缘片(103)、分隔板(104)、限位环(106),所述分隔板(104)与限位环(106)之间形成气腔(105)。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雷达物位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组件(A03)设于定环(102)、绝缘片(103)之间,所述电机组(A04)设于绝缘片(103)与分隔板(104)之间,所述弧形活塞杆(A05)与限位环(106)配合,所述弧形波纹管(A02)设于定环(102)与限位环(106)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一种智能雷达物位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组件(A03)包括有气头(301)、内弹簧(302)、气囊(303)、N极朝外永磁铁(305)、缓冲环(305),所述气囊(303)一端固定有带N极朝外永磁铁(305)的缓冲环(305),另一端连通有与弧形波纹管(A02)连通的气头(301),所述气囊(303)内连接有内弹簧(302)。
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一种智能雷达物位计及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卡柱(C)穿过料仓法兰盘的安装孔,从而将雷达物位计放置在料仓的法兰盘上,将转盘(505)从二阶凹槽(201)通过伸缩转轴(501)拉出进行转动,使得伸缩转轴(501)旋转,通过主动齿轮(506)、从动齿轮(504)使从动轴(503)发生旋转,从而卷轮(502)联动而将发条(D04)内卷,释放对弹簧(D06)、卡珠(D03)的压力,从而使卡珠(D03)向通孔(D01)外伸,同时弹簧(D06)也在逐渐复位,也对卡珠(D03)产生一定的推力,直至穿过卡柱(C)的卡合孔,从而实现对卡柱(C)的固定,再将转盘(505)按压至二阶凹槽(201),有效防止转盘(505)发生松动,进一步提高了卡装的稳固性;
通过驱动微电机(401)运作,使得绝缘轮(403)发生,当旋转至S极朝内永磁铁(404)与N极朝外永磁铁(305)正相对时,基于磁铁的同性相斥原理,从而使内弹簧(302)被压缩,气囊(303)进行吹气,气体经气头(301)灌入弧形波纹管(A02)内,使弧形波纹管(A02)得以伸展,同时对弧形活塞杆(A05)产生推力,使弧形活塞杆(A05)进行打气操作,气体经散气环(E)吹向测量探头(4),能够将测量探头(4)外的粉质吹掉,利于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当S极朝外永磁铁(402)旋转至与N极朝外永磁铁(305)正相对时,基于磁铁的异性相吸原理,内弹簧(302)得以复位,从而气囊(303)将弧形波纹管(A02)内的气吸走,使弧形波纹管(A02)得以拉缩,同时对弧形活塞杆(A05)产生拉力,使弧形活塞杆(A05)进行集气,利于再次进行打气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正耕,未经梁正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9203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