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制拼装式地下通道接口框架结构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90808.3 | 申请日: | 2021-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40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费金新;雷崇;徐军林;林蓼;杨宗元;李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郑飞 |
地址: | 430063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制 拼装 地下通道 接口 框架结构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深地下结构工程技术领域,为一种预制拼装式地下通道接口框架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顶板、中板及叠合侧墙,顶板、中板及叠合侧墙围合形成地下通道;叠合侧墙位于地下通道侧固定连接有预制柱,顶板位于地下通道侧固定连接有框架梁,框架梁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预制柱的顶端固定连接,预制柱的底端与中板固定连接。拼装阶段通过型钢连接,且施工阶段的荷载均有型钢承担,拼装完成后通过现浇混凝土湿节点形成整体框架,使用阶段由型钢混凝土共同承载。整个接口框架与侧墙连成整体,形成可靠的整体受力体系。型钢拼装施工便捷,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工程质量可靠,适用于地铁及类似工程主体结构,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深地下结构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拼装式地下通道接口框架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装配式地下结构的连接通道侧墙开孔位置,设置整体式接口框架,整体式接口框架与相邻侧墙采用螺栓连接,该方案缺点主要有:整体式接口框架总重量重,对起重设备能力要求高,施工空间大,施工困难,且整体是接口框架与相邻结构采用螺栓连接时无法形成刚性连接,难以形成整体的结构受力体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制拼装式地下通道接口框架结构及施工方法,解决了以上所述的侧墙开孔导致的结构削弱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预制拼装式地下通道接口框架结构,包括顶板、中板及叠合侧墙,所述顶板、中板及叠合侧墙围合形成地下通道;
所述叠合侧墙位于地下通道侧固定连接有预制柱,所述顶板位于地下通道侧固定连接有框架梁,所述框架梁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预制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预制柱的底端与中板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框架梁包括梁内型钢,所述预制柱包括柱内型钢,所述梁内型钢的两端与地下通道两侧的柱内型钢固定连接形成临时框架结构,所述临时框架结构内现浇混凝土形成型钢混凝土结构。
可选的,所述顶板与所述框架梁通过第一组现浇混凝土湿节点固定连接,所述预制柱与所述叠合侧墙之间通过第二组现浇混凝土湿节点连接,所述柱内型钢的底端与所述中板之间也通过第二现浇混凝土湿节点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预制柱及框架梁内均设有多个连接钢筋。
可选的,所述柱内型钢的底端插入所述第二组现浇混凝土湿节点内。
可选的,所述梁内型钢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柱内型钢的顶端焊接或螺栓连接。
可选的,所述顶板及中板均包括现浇混凝土结构。
可选的,所述叠合侧墙的位于地下通道侧为现浇混凝土结构。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预制拼装式地下通道接口框架结构施工方法,包括:
S1,将框架梁的梁内型钢的两端与位于地下通道两侧的预制柱的柱内型钢固定连接形成临时框架结构;
S2,浇筑临时框架结构分别形成预制柱及框架梁,且预制柱及框架梁分别与叠合侧墙及顶板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S2具体包括:通过第二组现浇混凝土湿节点将预制柱与叠合侧墙及中板固定连接,通过第一组现浇混凝土湿节点将框架梁与顶板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908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型可微调间隙的破碎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塑料制品收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