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成像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和电子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88991.3 | 申请日: | 2021-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641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妮妮;刘彬彬;李明;邹海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3/00 | 分类号: | G02B13/00;G02B13/18;G02B13/02;G03B17/17;G03B3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李岩 |
地址: | 330096 江西省南昌市***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像 光学系统 模组 电子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成像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和电子装置。成像光学系统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三棱镜、具有屈折力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成像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1≤(n1+n2+n3+n4)*T14/f≤4;其中,n1至n4分别为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的折射率,T14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f为成像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该成像光学系统,通过加载三棱镜,有利于载体设备轻薄化。并且根据合理分配光焦度,使光线平缓过渡,实现光学系统的长焦特性,获得较好的光学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成像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成像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和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满足拍摄远处景象,浅景深而突出主要成像物体,匹配高像素、大尺寸芯片,各种长焦距的镜头样式应运而生。而长焦镜头往往会增厚镜头总长,从而制约了镜头的轻薄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成像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和电子装置。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成像光学系统,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三棱镜、具有屈折力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所述成像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1≤(n1+n2+n3+n4)*T14/f≤4;其中,n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折射率,n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折射率,n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折射率,n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折射率,T14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f为所述成像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成像光学系统,通过加载三棱镜,将光路偏折,使成像光学系统装载方式变更,从而解决了厚度影响载体设备轻薄化问题。并且根据合理分配光焦度,使光线平缓过渡,实现光学系统的长焦特性,获得较好的光学性能。这种成像光学系统,可应用于多种类型可摄像便携式电子设备。当使用低折射率材料时,还可以降低成像光学系统的生产成本。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成像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1mm-1≤MVd/f≤3mm-1;其中,MVd为所述第一透镜到所述第四透镜的阿贝数的平均值。由此,可合理分配透镜光焦度,使光线平缓过渡,实现光学系统的长焦特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成像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0mm-1≤MAX1/(MIN1*f)≤1mm-1;其中,MAX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有效径内至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有效径内在平行于光轴方向上的最大距离,MIN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有效径内至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有效径内在平行于光轴方向上的最小距离。由此,可减小光学系统的入射光线角度,使视场角较小,实现摄远功能与平衡光学系统的像差,并提高第一透镜的成型良品率。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成像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0mm-1≤MAX2/(MIN2*f)≤1mm-1;其中,MAX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有效径内至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有效径内在平行于光轴方向上的最大距离,MIN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有效径内至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有效径内在平行于光轴方向上的最小距离。由此,通过合理分配第二透镜厚度,让光学线过渡更平缓,实现长焦特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成像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0mm-1≤MAX3/(MIN3*f)≤1mm-1;其中,MAX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有效径内至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有效径内在平行于光轴方向上的最大距离,MIN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有效径内至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有效径内在平行于光轴方向上的最小距离。由此,可矫正畸变与平衡长焦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未经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889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