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矩形板无人无废数字化成套生产线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87827.0 | 申请日: | 2021-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53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蔡元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兴恒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45/10 | 分类号: | B23D45/10;B23D47/00;B23D59/0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潭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1 | 代理人: | 谢世玉 |
地址: | 363601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矩形 无人 数字化 成套 生产线 | ||
本发明提出一种矩形板无人无废数字化成套生产线,包括供应待加工矩形板的供料装置;所述供料装置包括承载多块矩形板的承载台,和对承载台上的矩形板进行输送的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对矩形板进行输送的输送装置,向输送装置输送矩形板的送料装置,以及对矩形板的位置进行调整的调整装置;所述调整装置设于输送装置上方。本发明通过送料装置、输送装置和调整装置之间相互配合,使输送矩形板的过程自动化,无需人工介入,且对矩形板的位置调整相比人工更为精准,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时提高矩形板的输送精度和加工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矩形板锯切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矩形板无人无废数字化成套生产线。
背景技术
纵横锯边机主要用于对矩形板制造的最后切边工序,以保证成品矩形板长度和宽度的精确性。
目前对纵横锯边机进行进料通常是依靠人工将待加工的矩形板放在输送带上进行定位,再由输送带将矩形板输送到锯边机的切割处进行切割,通过人工定位和上料较为麻烦,人工成本较高的同时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而且目前的纵横锯边机包括纵向锯边机和横向锯边机,二者呈直角排布,纵向锯边机的尾端与横向锯边机首端相邻,这样的设置使对矩形板的切边所需空间较大,不仅占用空间,且先对矩形板相对的两边进行切割后再对另外相对的两边进行切割,需要对矩形板进行一段较长距离的输送,不利于提高加工效率。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矩形板无人无废数字化成套生产线,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人工定位和上料较为麻烦,人工成本较高的同时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纵横锯边机占用空间较大,且无法同时对矩形板的四边进行切割,加工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矩形板无人无废数字化成套生产线,包括供应待加工矩形板的供料装置;所述供料装置包括承载多块矩形板的承载台,和对承载台上的矩形板进行输送的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对矩形板进行输送的输送装置,向输送装置输送矩形板的送料装置,以及对矩形板的位置进行调整的调整装置;所述调整装置设于输送装置上方。
进一步,所述调整装置包括第一弧形导向部和第二弧形导向部;所述第一弧形导向部和第二弧形导向部形成矩形板进入的第一入口和矩形板输出的第一出口;从所述第一入口到所述第一出口的宽度尺寸逐渐变小。
进一步,所述调整装置还包括对第一弧形导向部进行支撑的第一弹性支撑部件,和对第二弧形导向部进行支撑的第二弹性支撑部件;所述第一弹性支撑部件连接于第一弧形导向部的一端,所述第二弹性支撑部件连接于第二弧形导向部的一端。
进一步,所述送料装置包括送料辊,和驱动送料辊转动的第一转动电机。
进一步,所述输送机构还包括对矩形板进行缓冲的缓冲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具有矩形板输入的输入端,所述缓冲装置设于所述输入端的一侧。
进一步,所述缓冲装置包括对矩形板进行缓冲的缓冲部,和使缓冲部回位的弹性复位部。
进一步,所述缓冲部包括第一缓冲件、第二缓冲件和转轴;所述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连接于转轴的外圆周面;
所述第一缓冲件包括与矩形板的下表面接触的第一缓冲辊,与输送装置接触的第二缓冲辊,以及装配第一缓冲辊和第二缓冲辊的第一缓冲板;所述第一缓冲板的边沿位置形成有容置第一缓冲辊的第一容置槽,第一缓冲板的下表面形成有容置第二缓冲辊的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一缓冲辊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内,所述第二缓冲辊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容置槽内;
所述第二缓冲件包括与矩形板的下表面接触的第三缓冲辊,和装配第三缓冲辊的第二缓冲板;所述第二缓冲板的边沿位置形成有容置第三缓冲辊的第三容置槽,所述第三缓冲辊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三容置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兴恒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兴恒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878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