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环保节能型食物处理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87739.0 | 申请日: | 2021-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323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潘礼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山田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C1/266 | 分类号: | E03C1/26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00 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檀***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环保 节能型 食物 处理器 | ||
一种高效环保节能型食物处理器,包括上壳体、筒体、防溅板、隔板、底壳体、电机、研磨结构、控制模块、进水管、流量阀、第一电磁阀、出水管、流量传感器、第二电磁阀、液位传感器、压敏电阻和联锁机构;本发明针对食物处理器处于开式、闭式状态进行手动或自动的调节工艺状态,通过智能控制进水量的动态调节,极大的降低了总用水量,降低了电机的工作时长,降低了电机能耗,具有较高的节能效果;设备使用寿命长;研磨后可对食物处理器的内壁面进行冲洗,保证了食物处理器内的洁净度;本食物处理器对使用者具有良好的防护性能,结构的安全性能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物处理器领域,特别是一种高效环保节能型食物处理器。
背景技术
在每天的茶余餐后,难免会产生一些果皮瓜壳,残羹冷饭等,厨房垃圾成为生活垃圾的主要来源。厨用垃圾处理器可以有效的处理这些极容易腐烂,产生异味,滋生细菌的厨房垃圾。厨用垃圾处理器能将厨房垃圾粉碎,并通过下水管道排出,不会造成下水管道堵塞的现象,保障居民的居住环境。食物处理器在进行食物残渣处理的工艺过程中,将食物残渣通入食物处理器的研磨腔体内,并对研磨腔体中进行给水,食物残渣与水结合并通过研磨机构的转动作用,进行研磨作用形成细小的食物残渣颗粒。现有的部分食物残渣的处理方式,将食物残渣通过水槽的排水口处进行通入研磨腔体内,并通过水槽的水龙头对水槽内进行淋水,水与食物残渣通过食物处理器的顶端进入,此种方式由于水龙头处于常开状态,混合的水量充足,但无法对水量进行调节导致用水的浪费,装置节能效果较差,且使用者易将手部伸入研磨腔体内产生人身危害,安全性能较低;另外的对食物残渣进行处理的方式,通过将水塞进行闭塞后,食物处理器的腔体处于密封状态,通过研磨腔体侧壁的进水口进行给水,但内部的研磨机构的启动与停止,需要使用者根据研磨机构转动的声音进行判断,且无法准确进水口处的水量,往往为了满足研磨效果进行定量给水,其给水的节能效果同样较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环保节能型食物处理器,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效环保节能型食物处理器,包括上壳体、筒体、防溅板、隔板、底壳体、电机、研磨结构、控制模块、进水管、流量阀、第一电磁阀、出水管、流量传感器、第二电磁阀、液位传感器、压敏电阻和联锁机构;
所述筒体设置于所述上壳体的顶端,并与所述上壳体贯通设置,所述防溅板设置于所述上壳体的顶端;所述上壳体的一侧顶端设有进水口,所述上壳体的底端一侧设有出水口;所述底壳体设置于所述上壳体的底端;所述上壳体与所述底壳体之间通过隔板进行分割;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底壳体内,所述研磨结构设置于所述上壳体内,且所述电机可驱动所述研磨结构转动;所述控制模块设置于所述底壳体内;
所述进水管设置于所述上壳体的进水口处,所述进水管与所述进水口插接连通;所述流量阀设置于所述进水管上,所述流量阀贴近设置于所述进水口处;所述第一电磁阀设置于所述进水管上,并设置于所述流量阀的一侧;所述出水管设置于所述上壳体的出水口处,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出水口连通设置;所述第二电磁阀设置于所述出水管上,并设置于所述出水口处;所述流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出水管上,所述流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电磁阀的一端;
所述上壳体的内壁面周向设有分流环,所述分流环与所述上壳体的壁面固定设置,所述上壳体的底端周向设有分流孔;所述分流环的中端设有导流块,所述导流块设置于所述进水口的内壁面,并与所述分流环固定设置,所述导流块与所述上壳体间隙设置;所述导流块的内侧顶面设有分流块;所述液位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上壳体的内侧壁面,与所述上壳体固定设置,且所述液位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分流环的底端;
所述筒体的内壁面周向呈凸环状,形成内凸环,所述内凸环与所述筒体的内壁面固定设置呈一体式结构;所述内凸环的一侧壁面呈平面状,且中空结构,形成内空腔,所述压敏电阻设置于所述内空腔的一侧,并与所述筒体的内壁面固定,所述压敏电阻贴合于所述内凸环的内侧壁面;所述联锁机构设置于所述筒体的端口处,所述联锁机构可压合所述压敏电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山田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山田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877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