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先进制程下时延驱动的层分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87402.X | 申请日: | 2021-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845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刘耿耿;鲍晨鹏;郭文忠;陈国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3947 | 分类号: | G06F30/3947;G06F30/398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丘鸿超;蔡学俊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先进 制程下时延 驱动 分配 方法 | ||
1.一种先进制程下时延驱动的层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每一阶段线网布线的动态规划过程中,层分配器都通过使用轨道数感知层选择策略进行目标代价的计算,每一次动态规划过程的目标函数为:
α×delay(n)+β×#vian+∑s∈ncong(se)
cong(e)=M0×trc(e)+M1×ofc(e)
其中,delay(n)和#vian分别表示线网n的时延和通孔数,cong(se)表示线网段s在边e处的拥塞代价;trc(e)表示e处的轨道剩余代价,ofc(e)表示e处的溢出代价;α,β,M0,M1是自定义权重系数;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均衡排序初始化,包括:运用多指标驱动初始线网排序策略为各个线网建立层分配优先级,并基于线网的优先级大小,依次为每个线网进行初始层分配;
步骤S2:基于下游电容的时延优化层分配,包括:线网段调整策略和线网段时延优化策略;所述线网段调整策略将下游电容较大的上游段调整到上层的可布线轨道;所述线网段时延优化策略通过排序各线网段的下游电容,按照数值递增的顺序对线网进行拆线重绕,用于消除布线区域中的大量溢出;
步骤S3:后优化:在不产生新溢出的情况下对所有线网进行最后一次拆线重绕,通过比较重绕方案与原方案的目标代价,将最优的选取方案作为最终的层分配结果;
所述轨道数感知层选择策略的轨道剩余代价公式如下:
其中Remainc(e,l)表示e在l层上的剩余轨道数量,那么w(e)表示第l层剩余轨道占各层剩余轨道之和的比值;结合公式cong(e)=M0×trc(e)+M1×ofc(e)和上两式作为目标函数的拥塞代价;k表示布线金属层数量;
在步骤S2中,所述线网段调整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对于2D网格图中的每一条边,为其建立一个存储库,并将通过该边的各层线网的下游电容数值存放在库中;
步骤S22:将库中数值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
步骤S23:对每一条线网进行拆除重绕,每次重绕前将所有下游电容更小,但是所在层次更高的段进行拆除;
步骤S24:将所拆除的线网段进行恢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先进制程下时延驱动的层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数感知层选择策略在每一次线网布线过程都将线网段分配在剩余轨道数量最多的金属层,保证所有金属层的剩余轨道数量不为负,进而为下一个预分配的线网预留更多可选布线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先进制程下时延驱动的层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运用多指标驱动初始线网排序策略为各个线网建立层分配优先级具体为,层分配器根据线网的线长,漏点数量以及布线空间密度为每一个线网计算分数,分数越高线网的初始化布线优先级越大:
其中ni表示2D总体布线线网;M2,M3为自定义变量;Pinn(ni)指线网ni中漏点的数量;Len(ni)表示线网ni在2D网格图中的线长;avgden(ni)表示线网ni在3D网格图中的布线密度,其大小等于线网ni所需占用的轨道数量占3D网格图中各层可用轨道数量之和的比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先进制程下时延驱动的层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M2,M3分别设为1和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8740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