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布料染色用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布料循环染色机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087162.3 | 申请日: | 2021-0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215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 发明(设计)人: | 林泳安;彭志洪;王新盛;张正清;李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宇邦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6B3/28 | 分类号: | D06B3/28;D06B3/34;D06B23/04 |
| 代理公司: | 福州盈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6 | 代理人: | 李明通 |
| 地址: | 350314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布料 染色 间歇 集中 装置 循环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布料染色用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摆布装置用以带动从导布管的出口落下的布料进行往复折回运动并自上而下堆叠在对应的储布下料装置上;储布下料装置包括储布槽,在储布槽上开设有下布口,在下布口转动配合有下布板,当下布板呈水平状时,其与下布口之间存在下布间隙,经摆动后的布料能堆叠在下布板上,位于下布板最下层的布料能通过下布间隙;下布板向下翻动能致使堆叠在其中的布料集中向下落下;摆布装置与下布板联动,保证摆布装置带动布料往复折回多次后下布板完成一次下布以及复位运动。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布料循环染色机。本发明具有优化染色机其内部的循环空间结构、提高染色效率、保证布料循环平稳性以及染色质量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染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布料染色用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布料循环染色机。
背景技术
布料循环染色的工艺主要是将待染色的布料的一端经提布装置提布后,从导布管输出进入储布槽中,再将该端与布料的另一端首尾连接形成闭合的布环,并在喷嘴以及提布装置的作用下,进行循环染色。当然,有些技术方案中如CN210117510U公开的无导布轮染色机,不采用提布装置,以喷嘴作为驱动源实现布环的循环。
布料从导布管输出后,在摆布装置的作用下以堆叠堆码的方式暂存在储布槽中,由于现有技术的摆布装置通常位于储布槽的进布端,因此,布料实际是堆叠在储布槽的进布端附近,如CN208869827U公开的改良摆布机构的染布机,摆布斗铰接在布管上,受到铰接点位的限制,摆布斗只能绕铰接点往复摆动,导致布料在储布槽中的堆叠范围受限,在整个储布槽上分布的均匀性差,一方面会加大驱动装置如提布装置、喷嘴的牵引负荷,导致布料循环平稳性差,另一方面,布料大量堆叠在同一区域,不仅需要堆叠高度空间,也会由于堆积过高而产生缠车或者倾倒而导致布料输送紊乱或者持续压痕而影响布料染色质量的技术问题。
另外,布料在导布管中运动通常处于绳状状态,长时间的连续弯折,容易产生折痕,影响染色品质。CN2249254Y公开的具有变径或变截面导布管的高温高压染色机,通过变化导布管的内径已经截面形状,即中段导布管的直径较前段导布管来的大一些,中段导布管后接有截面呈方形和/或矩形和/或梯形的后段导布管,来实现布料的延展。但是这种仅利用空间变化依靠布料自身的重力或者流体的流动力带动布料展开的效果不显著。CN203096392U公开的一种溢流绳状染色机消除折痕导布管喷嘴组合,通过在导布管的出口设置尾端喷嘴,利用尾端喷嘴喷射出的流体作用在对布料上,进行使布匹的展开。这种方式采用的是外力接触作用在布料上致使布料展开,由于流体作用在布料上的力度以及范围均有限,尾端喷嘴更多的是行使二次染色的效果,而对布料充分展开的作用效率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优化染色机其内部的循环空间结构、提高染色效率、保证布料循环平稳性以及染色质量的布料染色用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布料循环染色机。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布料染色用间歇储布集中下布装置,包括摆布装置、储布下料装置,所述摆布装置用以带动从导布管的出口落下的布料进行往复折回运动并自上而下堆叠在储布下料装置上;
所述储布下料装置包括储布槽,在储布槽上开设有下布口,在所述下布口转动配合有下布板,当所述下布板呈水平状时,其与下布口之间存在下布间隙,经摆动后的布料能堆叠在所述下布板上,位于下布板最下层的布料能通过所述下布间隙;所述下布板向下翻动能致使堆叠在其中的布料集中向下落下;
所述摆布装置与所述下布板联动,保证所述摆布装置带动所述布料往复折回多次后下布板完成一次下布以及复位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宇邦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宇邦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871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