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自动化机械钻井用取样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086562.2 | 申请日: | 2021-0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51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 发明(设计)人: | 宋美萍;严美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美萍 |
| 主分类号: | E21B49/02 | 分类号: | E21B49/02;E21B17/22;E21B17/03;E21B17/00 |
| 代理公司: | 重庆晟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8 | 代理人: | 沈立 |
| 地址: | 718500 陕西省榆林市定***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自动化 机械 钻井 取样 装置 | ||
1.一种基于自动化机械钻井用取样装置,包括转动电机组件(1),所述转动电机组件(1)的底部活动套接有转动导向组件(2),所述转动电机组件(1)的内部活动套装有电机轴杆(11),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导向组件(2)的底部活动套装有中轴连接组件(3),所述中轴连接组件(3)的底部固定卡接有钻杆组件(4),所述钻杆组件(4)的底部活动套装有钻头组件(5),所述转动导向组件(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向连接轴(21),所述导向连接轴(21)的上下两面均开设有连接卡槽(22),所述中轴连接组件(3)包括有限位卡块(31)和限位卡轴(32),所述限位卡轴(32)的上下两面均开设有限位卡槽(33),所述限位卡轴(3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卡接齿盘(34),所述卡接齿盘(34)的底面固定套装有第一卡接斜齿(35),所述第一卡接斜齿(35)的底部卡接有第二卡接斜齿(36),所述第二卡接斜齿(36)的底面开设有卡接通槽(37);
所述钻杆组件(4)包括有内钻杆(41),所述内钻杆(41)的外表面固定套装有螺旋外杆(42),所述内钻杆(41)的外表面开设有取样孔(43),所述螺旋外杆(42)外表面的顶部开设有卡扣槽(44);
所述钻头组件(5)包括有第一螺旋转盘(51),所述第一螺旋转盘(51)的底部固定套装有第二螺旋转盘(52),所述第二螺旋转盘(52)的底部固定套装有锥形钻头(53);
所述螺旋外杆(42)的外表面开设有溢水板槽(6),所述溢水板槽(6)的中部固定套装有溢水网板(61),所述内钻杆(41)的内部开设有溢水内腔(62),所述溢水内腔(62)内腔的顶部固定连通有注水连通管(63),所述注水连通管(63)的底部固定连通有储水网桶(6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自动化机械钻井用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孔(43)开设的数量有若干个,所述螺旋外杆(42)为半螺旋结构,且螺旋外杆(42)螺旋之间有间隙,所述取样孔(43)开设在螺旋外杆(42)螺旋之间的间隙中,所述取样孔(43)开设的直径长度为五厘米至六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自动化机械钻井用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槽(44)开设的面积大小与限位卡块(31)底面的面积大小相适配,所述内钻杆(41)顶部的直径长度与卡接通槽(37)的直径长度相同,所述内钻杆(41)的顶部与卡接通槽(37)的内部相契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自动化机械钻井用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斜齿(35)与第二卡接斜齿(36)的大小相同,且第一卡接斜齿(35)两两之间有齿槽,所述第二卡接斜齿(36)与齿槽相契合,所述第二卡接斜齿(36)的侧面为镂空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自动化机械钻井用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卡槽(33)开设的水平直径与限位卡块(31)底面的水平长度相适配,所述限位卡块(31)的底部穿过限位卡槽(33)与卡扣槽(44)相互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自动化机械钻井用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转盘(51)底盘面积大于第二螺旋转盘(52)的底盘面积五平方米至六平方米,所述第一螺旋转盘(51)与第二螺旋转盘(52)为阶梯结构,且第一螺旋转盘(51)与第二螺旋转盘(52)的外表面为螺纹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自动化机械钻井用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水板槽(6)的面积大小为螺旋外杆(42)面积大小的二分之一,所述溢水网板(61)的网孔直径为一厘米至一点五厘米,所述溢水网板(61)为曲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自动化机械钻井用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连通管(63)和储水网桶(64)的内部储存有液体水,所述储水网桶(64)外表面开设有漏水孔,且漏水孔的数量有若干个。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自动化机械钻井用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连通管(63)、储水网桶(64)的安放位置为溢水网板(61)的内侧,且注水连通管(63)、储水网桶(64)与溢水网板(61)相距两厘米至三厘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美萍,未经宋美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8656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