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活性炭释放亚硝酸盐性能的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82074.4 | 申请日: | 2021-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35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黄亚杰;胡清泉;范现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博旺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G01N1/28;G01N1/4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侯巍巍 |
地址: | 101500 北京市密云区科***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性炭 释放 亚硝酸盐 性能 检测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活性炭检测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活性炭释放亚硝酸盐性能的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将原样活性炭浸泡于水中,得到浸出液a,并且,同时对所述原样活性炭进行烘干处理,然后浸泡于水中,得到浸出液b,其中,所述烘干处理的条件为100‑250℃烘干1‑3h,然后检测所述浸出液a和所述浸出液b的亚硝酸盐含量。本申请能够对活性炭释放亚硝酸盐性能进行检测,并根据亚硝酸盐的检测结果筛选活性炭,从而在工厂应用中,避免将活性炭自身的亚硝酸盐引入到过滤水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活性炭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活性炭释放亚硝酸盐性能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人类环境中,是自然界中最普通的含氮化合物,当亚硝酸盐被误食进入人体后,可使血中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运氧的功能,会导致组织缺氧、中毒,严重会导致死亡。
活性炭是一种非常优良的吸附剂,且活性炭是由很小的炭粒组成,炭粒的表面含有较小的细孔,这种细孔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由于炭粒的表面积很大,炭粒能与杂质充分接触,从而对杂质进行吸附。由于在生产过程中,活性炭中产生亚硝酸根,或者在运输过程中,活性炭会吸附外界的亚硝酸根或者微生物代谢生成亚硝酸根,当用活性炭过滤水时,活性炭中存在的亚硝酸根会释放到水中,从而增加水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因此,在选择活性炭时,对活性炭中释放亚硝酸盐性能进行检测十分重要。但是,目前国标方法中并没有有关活性炭释放亚硝酸盐性能的检测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对活性炭释放亚硝酸盐性能进行检测,本申请提供一种活性炭释放亚硝酸盐性能的检测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活性炭释放亚硝酸盐性能的检测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活性炭释放亚硝酸盐性能的检测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将原样活性炭浸泡于水中,得到浸出液a;
对所述原样活性炭进行烘干处理,然后浸泡于水中,得到浸出液b;其中,所述烘干处理的条件为100-250℃烘干1-3h;
检测所述浸出液a和所述浸出液b的亚硝酸盐含量。
优选地,同一批活性炭进行至少两次取样,均进行上述检测。
发明人发现,在实际操作中,采用同一标准的不同品牌活性炭对水进行过滤后,水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不同,发明人认为,活性炭中含有的亚硝酸盐会对过滤水有影响。
通过采用上述方法,烘干处理能够将活性炭中的微生物去除,防止微生物代谢产生亚硝酸盐,从而防止外界引入的亚硝酸盐,影响检测活性炭释放亚硝酸盐性能的准确度。发明人通过试验发现,通过本申请的检测方法,当活性炭释放的亚硝酸盐超出内控要求,在工厂水处理过程中,活性炭过滤后的出水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可能会超出内控标准;当活性炭释放的亚硝酸盐符合内控要求时,在工厂水处理过程中,活性炭过滤后的出水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也符合内控标准,并且,筛选后的活性炭在工厂中的使用时间能够达到1年以上。发明人发现,当浸出液a中检测出亚硝酸盐时,浸出液b中一定能检测出亚硝酸盐,因此,发明人在筛选活性炭时,先对浸出液a进行检测,当浸出液a中检测出亚硝酸盐后,直接放弃该活性炭,不在需要进行烘干处理,从而能够减少人员的工作量以及节约检测时间。
发明人还发现,在工厂中,将筛选合格后的活性炭对水进行过滤,活性炭过滤后的出水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几乎全部符合内控标准,因此,本申请的检测方法,能够更准确的检测出活性炭释放亚硝酸盐的性能,且通过本申请的烘干处理,得到烘干后的活性炭对杂质的吸附能力不变,其中,烘干处理后的活性炭,能够保持甚至提高对三氯甲烷的吸附率。
优选地,所述烘干处理的条件为150-210℃烘干2-3h。
优选地,所述烘干处理的条件为160-200℃烘干2-3h;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烘干处理的条件的温度可为170-180℃、180-190℃、190-2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博旺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博旺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820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