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实测数据的圆形表面微观有限元网格生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79165.2 | 申请日: | 2021-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870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蒋国庆;麻越垠;马斌;陈万华;聂徐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及测试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T17/20 | 分类号: | G06T17/20;G06F30/23;G06F30/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王丹 |
地址: | 6219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实测 数据 圆形 表面 微观 有限元 网格 生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实测数据的圆形表面微观有限元网格生成方法,步骤包括:生成样本数据文件;构建理想圆形表面的几何模型和网格模型;创建理想圆形表面有限元网格生成脚本文件;创建样本数据数组;获取理想圆形表面网格模型中的所有节点;依次逐个更新所有节点的z向坐标;获得圆形表面的微观有限元网格模型。本发明在对轮廓仪实测数据进行合理抽样,设置合适的参数后,即可自动构建圆形表面的微观有限元网格模型,能有效提高建模效率、分析不同参数对微观有限元网格模型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接触界面传热数值仿真分析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基于实测数据的圆形表面微观有限元网格生成方法。
背景技术
低温风洞内,结构零部件之间存在着多种几何外形、多种尺寸大小的接触界面。接触界面极大提高了该处的接触热阻,严重影响着结构的传热性能。因此,低温结构的热力学分析势必要考虑零部件之间的接触界面传热。接触界面的传热模拟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之一,主要难点在于高精度接触热阻的获取。为获取接触界面的接触热阻,以往一般通过试验进行测量,或直接选用经验值。试验测量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成本高昂;直接选用经验值则无法保证热力学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因此,开展数值仿真方法研究成为获取高精度接触热阻的热门途径。研究表明接触界面存在大量的微细凸起,使得接触界面传热过程中实际接触面积远小于名义接触面积,因此接触界面的精细模拟成为接触传热数值仿真分析的关键和难点之一。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实测数据的圆形表面微观有限元网格生成方法,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实测数据的圆形表面微观有限元网格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生成样本数据文件:利用加工表面的对称性,从轮廓仪实测数据中提取一半数据并进行倒序处理,分析数据的周期性并获得一个周期内的平均数据量n0;对所提取的一半数据进行抽样并形成样本数据文件;
S2、构建理想圆形表面的几何模型和网格模型:在通用有限元软件UI界面依次输入关键参数,构建理想圆形表面的几何模型和网格模型,关键参数包括:圆形表面的圆心(x0,y0)和半径r,网格模型的单元边长l,其中网格模型的单元边长l为可变关键参数;
S3、创建理想圆形表面有限元网格生成脚本文件:提取圆形表面几何模型和网格模型构建过程中产生的命令流,把可变关键参数l设置为变量,并用变量替换命令流中关键参数对应的常值,获得参数驱动的理想圆形表面有限元网格生成脚本文件;
S4、创建样本数据数组:在步骤S3创建的脚本文件中,编程实现步骤S1中样本数据文件的读取,并创建样本数据数组;
S5、获取理想圆形表面网格模型中的所有节点:在步骤S4更新后的脚本文件中,编程构建虚拟长方体,使得理想圆形表面网格模型的所有节点均被包含在内,并实现所有节点的获取;
S6、依次逐个更新所有节点的z向坐标:在步骤S5更新后的脚本文件中,编程实现逐个提取所有节点的坐标(xi,yi),计算节点与圆心(x0,y0)的距离di,计算di/l并对其进行取整,把取整后所得的数值视为步骤S4所创建数组的序列号,提取该序列号所对应的数据zi并替换节点的初始z向坐标;
S7、获得圆形表面的微观有限元网格模型。
进一步地,在步骤S1中,轮廓仪实测数据为圆形表面各测点微观高度值z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及测试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及测试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791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