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手机的温度检测系统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78818.5 | 申请日: | 2021-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145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李恒;杭建;朱晓明;孙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微鲤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J5/00 | 分类号: | G01J5/00;G08C17/02 |
代理公司: | 南京佰腾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09 | 代理人: | 胡丽华 |
地址: | 210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手机 温度 检测 系统 及其 方法 | ||
一种智能手机的温度检测系统及其方法,包括:所述处理器将所述温度数据经由移动通信模块传递至移动通信网中的远程装置上展示的方法,包括:在收受到移动通信网中的远程装置传递的要求传递温度数据的指令时,经所述要求传递温度数据的指令里得到时刻一,这里,所述移动通信网中的远程装置各距事先设定的时距朝所述处理器传递一下要求传递温度数据的指令;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智能手机的温度检测系统出现温度数据传递耗时大小波动大、或温度数据传递耗时大这样的状态之际,在远程装置会出现不时的不能得到温度数据、会让得到的温度数据因为不及时而出现传递温度数据不及时、不利于远程监控性能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温度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手机的温度检测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智能手机,是指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独立的运行空间,能够由监控者自行安装软件、游戏、导航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并能够通过移动通讯移动通信网来实现无线移动通信网接入的手机类型的总称。目前智能手机的发展趋势是充分加入了人工智能、5G等多项专利技术,使智能手机成为了用途最为广泛的专利产品。
为了让智能手机用来测量外界温度,就有了一种用于智能手机的外部温度测量装置,包括智能手机和红外线温度传感器,所述智能手机背面的一端设有红外线温度传感器,所述红外线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红外线收受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红外线收受器的数据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处理器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器还同如3G模块这样的移动通信模块连接。所述处理器将所述红外线温度传感器传递来的温度数据展示于所述手机的屏幕上;所述处理器还能将所述温度数据经由移动通信模块传递至移动通信网中的远程装置上展示来达到远程监控所述温度数据的作用,目前的智能手机的温度检测系统内,所述温度数据普遍运用经移动通信网中的基站用先入先出缓冲区的模式把得到的各个温度数据依照次序传递至远程装置;然而,在出现温度数据传递耗时大小波动大、或温度数据传递耗时大这样的状态之际,在远程装置会出现不时的不能得到温度数据,于是会让得到的温度数据因为不及时而出现传递温度数据不及时,不利于远程监控性能。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手机的温度检测系统及其方法,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智能手机的温度检测系统出现温度数据传递耗时大小波动大、或温度数据传递耗时大这样的状态之际,在远程装置会出现不时的不能得到温度数据、会让得到的温度数据因为不及时而出现传递温度数据不及时、不利于远程监控性能的缺陷。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实施例给予了一种智能手机的温度检测系统及其方法的解决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智能手机的温度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方式:
所述处理器将所述温度数据经由移动通信模块传递至移动通信网中的远程装置上展示;智能手机背面的一端设有红外线温度传感器,且智能手机内部的上端设有主板,所述主板上还设有所述智能手机的红外线收受器和处理器,所述红外线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红外线收受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红外线收受器的数据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处理器电性连接;
所述处理器将所述温度数据经由移动通信模块传递至移动通信网中的远程装置上展示的方法,包括:
处理器在收受到移动通信网中的远程装置传递的要求传递温度数据的指令时,在所述要求传递温度数据的指令内得到时刻一,这里,所述移动通信网中的远程装置每经过事先设定的时距二朝所述处理器传递一次要求传递温度数据的指令,所述要求传递温度数据的指令里具有作为时刻一的远程装置朝向处理器传递要求传递温度数据的指令的时刻;
经所述远程装置定时的朝处理器传递要求传递温度数据的指令,所述事先设定的时距二能为事先设定的恒定数;移动通信网中的远程装置各次传递要求传递温度数据的指令时,凭借远程装置的现时时刻得到本次的时刻一,在指令中添加本次的时刻一传递至处理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微鲤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微鲤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788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