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接触控制吸油烟机的防烟汽干扰控制方法及吸油烟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77400.2 | 申请日: | 2021-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286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占德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15/20 | 分类号: | F24C15/20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徐雪波;王莹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控制 吸油烟机 防烟汽 干扰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接触控制吸油烟机的防烟汽干扰控制方法,吸油烟机上的非接触控制感应装置检测感应数据,根据感应数据大小获取一段持续的操作信号;计算该段操作信号的持续时间T,计算该段操作信号的增长速度V,计算该段操作信号的增长幅值F,计算该段操作信号的平滑度P;计算该段操作信号与上段操作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ΔT;根据持续时间T、增长速度V、增长幅值F、平滑度P、时间间隔ΔT的情况判断该段操作信号是否为烟汽干扰信号。该非接触控制吸油烟机的防烟汽干扰控制方法能够有效避免烟汽干扰,降低吸油烟机非接触控制误识别概率。本发明还一种应用该方法的吸油烟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接触控制吸油烟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非接触控制吸油烟机的防烟汽干扰控制方法,本发明还涉及应用该方法的吸油烟机。
背景技术
现有使用的吸油烟机,为了方便进行操控,在吸油烟机上设置了红外收发装置以实现手势控制。如公开号为CN108006751A(申请号为201710473667.7)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一种吸油烟机的非接触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中公开的系统中则设置了三组红外收发装置进行手指的识别。并且为了避免人体其他部位,尤其是头部的干扰,对三组红外收发装置之间的间距进行了限定,保证对吸油烟机操控的准确性。
但是吸油烟机工作时,吸油烟机的周围会有很多烟汽,这些烟汽相应也会飘散至吸油烟机上手势感应装置的附近,由于烟汽同样可以反射作为感应数据的红外信号,同时由于烟汽的浓度、状态变化多样,导致烟汽反射的红外信号也存在一定的随机性。如果缺乏充分有效的防止烟汽干扰的方法设计,当随机的烟汽干扰信号与形成控制信号的手势动作相似时,容易产生手势动作的误识别,给用户使用带来不便和困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避免烟汽干扰,降低吸油烟机非接触控制误识别概率的非接触控制吸油烟机的防烟汽干扰控制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非接触控制可靠性高的吸油烟机。
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非接触控制吸油烟机的防烟汽干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吸油烟机上的非接触控制感应装置检测感应数据,根据感应数据大小获取一段持续的操作信号;
计算该段操作信号的持续时间T,计算该段操作信号的增长速度V,计算该段操作信号的增长幅值F,计算该段操作信号的平滑度P;计算该段操作信号与上段操作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ΔT;
根据持续时间T、增长速度V、增长幅值F、平滑度P、时间间隔ΔT的情况判断该段操作信号是否为烟汽干扰信号。
为了更好的实现手势操作时的烟气干扰,当该段操作信号的持续时间T在预设的持续时间阈值范围外;或
该段操作信号的增大速度V小于预设的增大速度阈值;或
该段操作信号的增长幅值F小于预设的增长幅值阈值;或
该段操作信号的平滑度P小于预设的平滑度阈值时;或
该段操作信号与上段操作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ΔT小于预设的时间间隔阈值时;
则判断该段操作信号为烟气干扰信号;否则判断该段操作信号为手势操作信号。
优选地,一段持续的操作信号的获取方法为:非接触控制感应装置实时检测感应数据,并实时将检测到的感应数据与预设的感应数据阈值进行比较,当感应数据大于感应数据阈值时,则判断检测到操作信号的起始感应数据,直至检测到的感应数据小于感应数据阈值时,则判断检测到操作信号的结尾感应数据,进而将起始感应数据至结尾感应数据之间的感应数据信号作为操作信号。
简单地,计算检测到起始感应数据与检测到结尾感应数据之间的时间差为该段操作信号的持续时间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774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有机半导体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胶囊内窥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