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复合生物酶制剂的多重美白功效的牙膏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73431.0 | 申请日: | 2021-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168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姜春鹏;李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绿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8/66 | 分类号: | A61K8/66;A61K8/19;A61K8/20;A61K8/24;A61K8/25;A61K8/34;A61Q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7 | 代理人: | 赵楠;徐红银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生物 酶制剂 多重 功效 牙膏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复合生物酶制剂的多重美白功效牙膏及制备方法,按重量百分含量计包括:甘油1%‑10%、增稠剂0.1%‑3.0%、山梨(糖)醇40%‑80%、甜味剂0.1%‑0.5%、防龋剂0.02%‑1.0%、菠萝蛋白酶0.001%‑0.5%、木瓜蛋白酶0.001%‑0.5%、溶菌酶0.01%‑2%、多聚磷酸盐0.01%‑5%、焦磷酸盐0.1%‑10%、防腐剂0.1%‑1%、研磨剂5%‑50%、发泡剂0.3%‑4.0%、香精0.8%‑2.0%、碱性pH值调节剂0.1%‑1.0%,酸性pH值调节剂0.1%‑2.0%,其余为水。本发明配方pH控制在6.0‑8.0,在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及溶菌酶的酶促作用下,酶解牙齿表面的蛋白膜及细菌生物膜,有效去除牙齿外源性色斑来达到美白牙齿功效,解决了长期饮食导致的牙齿外源性色斑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日化用品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含复合生物酶制剂的多重美白功效的有水配方、无水配方牙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牙膏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清洁用品,用于清洁牙齿,保护口腔卫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相应对牙膏的质量需求也逐步提高,在功能方面也由单一的清洁型向多功能型发展。
超过一半的消费者担心牙齿变黄和牙齿被染色,因为这被认为是口腔卫生或老化的不良标志。除了基本需求(去除牙菌斑和预防龋齿)之外,消费者对口腔护理产品的需求、对牙齿表面变白具有积极作用,并持续增长。研究表明,个人不满的牙齿颜色范围从17.9到52.6%。这种对更白牙齿的需求已经引起牙齿美白产品使用增加的趋势。由于报告的消费者和患者对他们感知的牙齿颜色不满意,品牌方已经开发出大量现代美白牙膏。
形成这些污渍的主要原因是牙齿表面有一层唾液蛋白有机薄膜。这些通常是口腔细菌形成的生物膜,当饮食来源(如茶、咖啡、红酒中的丹宁酸)或其它习惯(如吸烟产生的焦油)中的色素进入唾液腺的薄膜时,这层有机薄膜很容易被这些物质染色,牙齿表面就会自然形成外源性色斑。其他因素,如口腔卫生条件差和牙齿不齐,也会促使外源性色素在牙面上的积累。染色后的薄膜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清除,久而久之就在牙齿表面形成难以去除的色斑,这些色斑会牢牢地粘附在牙齿牙釉质的表面,然后逐渐发展成更难去除的牙结石或牙菌斑。牙菌斑除了影响牙齿的美观外,还有可能使牙齿发展成龋齿,继而出现牙龈炎、牙周炎、牙龈萎缩等各种口腔疾病。牙齿一旦出现牙菌斑或牙结石等外源性污渍,只有到专业口腔医院进行人工清洗或经常使用具有美白牙齿功效的牙膏才能清除。
牙齿的清洁过程受到牙齿的硬度、大小、形状、颗粒浓度和刷牙压力的影响。目前使用摩擦法清洁牙齿的牙膏的主要成分有水合硅石、碳酸钙、珍珠岩、磷酸氢钙和碳酸氢钠。
要达到令人满意的清洁牙齿效果,牙膏必须具有一定程度的耐磨性。国际标准组织(ISO)规定了最大牙本质磨损率,即相对齿质磨损率(RDA)不超过250。通常美白牙膏有中等(RDA:60-100)或高(RDA100)的摩擦性。
含高清洁型摩擦剂的美白牙膏(RDA100),用牙刷刷去牙齿表面的牙菌斑,但不改变牙齿的颜色。但问题是,这种美白牙膏只在牙刷刷毛能够触及的地方有效。因此,这种美白效果在牙缝和牙龈附近较为不明显。而且含高清洁型摩擦剂的美白牙膏(RDA100)还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牙齿组织磨损,不宜长期使用,建议使用时间不要超过4周,以保证牙釉质和牙本质的安全。而且对于牙本质过敏患者,禁忌使用高清洁型摩擦剂的美白牙膏(RDA100)。
因此,需要研发一种的在不损伤牙釉质和牙本质的情况下,能对牙齿进行多重美白的可长期使用牙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复合生物酶制剂的多重美白功效牙膏及其制备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绿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绿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734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