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果紫薇的快速播种育苗技术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69388.0 | 申请日: | 2021-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34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胡君;李丽;徐波;王东超;刘方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C1/00;A01G31/00;A01G24/15;A01G24/10;A01G24/12;A01N43/12;A01N45/00;A01N43/90;A01N37/42;A01N41/02;A01N47/36;A01P2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坤伦厚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47 | 代理人: | 吴亦雨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紫薇 快速 播种 育苗 技术 | ||
本发明属于植物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果紫薇的播种育苗技术。具体技术方案为:采收小果紫薇树的种子,在秋季进行催芽播种,待种子发芽后,通过技术手段促使植物快速生长;进入晚冬季节,激素处理促使植物进入休眠状态;待进入次年春季后,再进行移苗种植。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果紫薇的种植技术。可以在种子成熟当年就实现育苗,并在获得健壮的幼苗后,通过激素诱导的方式促使其进入休眠状态,方便次年春季引种移栽。使用本发明的技术,种子萌芽率高,幼苗成活率高,移栽成活率高,且可在当年秋季播种,避免了春季再播种生长所导致的种植时机延误,节省了一年的种植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果紫薇的播种育苗技术。
背景技术
小果紫薇是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分布于海拔800~1100m的西藏东南部和云南东南部,是中国特有物种,国外无分布记录。小果紫薇树干饱满通直,是珍贵的速生树种,同时也是喜马拉雅山南坡当地落叶季雨林的重要建群种之一。小果紫薇花纯白色,花量大,花期长,树皮表层脱落,形成特色光滑的树干,是一种重要的观赏资源植物。小果紫薇是集木材、造林、观赏、生态修复为一体的珍稀濒危植物。
小果紫薇分布地局限,除在西藏墨脱县米日村附近有大约800株集中分布形成群落外,其余少数分布点均为单株散生。由于历史上受到人为干扰,在西藏墨脱米日村集中分布的小果紫薇几乎没有实生幼苗更新,仅在以前砍伐的小果紫薇老桩上有少数萌发苗。加之在东喜马拉雅分布区,经常受到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影响,导致其数量不多,更新困难,原始林树龄较大,结实种子质量不佳,自然萌发率极低。
目前,未见有关于小果紫薇繁殖技术的相关报道。而该区域亟需原生树种生态修复与植树造林建设。因此,研发一种小果紫薇树的种植技术,有利于增加小果紫薇的种群数量,对于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果紫薇树的播种育苗技术。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快速播种繁殖小果紫薇的方法,获得小果紫薇树的种子,在秋季进行播种,待种子发芽后,促使植物快速生长;进入冬季末期后,诱导植物进入休眠状态;待进入次年春季后,再进行移苗种植。
优选的,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预处理,预处理方法为:先将种子放入水温为28~30℃,含1%~2%w/v氯化钙的温水中浸泡4~6h,捞出,洗净,再将种子放入促萌发试剂中,40~43℃恒温水浴浸泡30min。
优选的,所述促萌发试剂的配方为:赤霉素10mg/L、细胞分裂素1.2mg/L、TDZ0.5mg/L、玉米素0.1mg/L、茉莉酸甲酯0.01mg/L、大蒜素5.5mg/L。
优选的,将种子与播种基质按照2000:1的重量比混匀后再进行播种,所述播种基质的配方为:按质量比,直径1~2mm蛭石:草木灰:细河沙=6:1:3,每千克基质加入代锌锰森12g,混匀。
优选的,播种后,控制生长温度为25~28℃。
优选的,促使植物快速生长的方法为:待植物长出真叶后,每两周喷施一次混合营养液,每天通风3h,每两天喷雾浇水1次。
优选的,所述混合营养液的配方为:磷酸二氢钾84g、硝酸铵67g、氯化钙27g、甲基托布津31g、代锌锰森19g、恶霉灵14g、腐霉利21g、多抗霉素10g,加水稀释至100L。
优选的,诱导植物进入休眠状态的方法为:逐步降低拱棚内温度至8~12℃,并在新芽停止生长后喷施复配休眠剂,使植株转入休眠期。
优选的,所述复配休眠剂的配方为:脱落酸32mg/L、多效唑180mg/L、乙烯利200mg/L。
优选的,待进入次年春季,最低气温回升至10℃以上后,再进行移苗种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693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