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带内循环式自清洁系统的静电除尘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67204.7 | 申请日: | 2021-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928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胡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咪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C3/155 | 分类号: | B03C3/155;B03C3/34;B03C3/80;B03C3/017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方中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清洁 系统 静电 除尘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自带内循环式自清洁系统的静电除尘设备,其包括内部具有空腔且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机壳、位于机壳内且形成静电场区的多级静电场、用于对多级静电场进行清洁的自清洁系统。本发明一方面通过静电场区对气体进行静电除尘,造成气流通道堵塞的概率小,风阻小,耗能低,且滤除效果好;另一方面通过内循环式气流,能够有效的对电极片上的粉尘进行吹扫清洁,并且吹扫后的粉尘随内循环的气流流动收集至粉尘收集滤袋中,从而不需要拆卸除尘设备过滤层,即可实施过滤层的自清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除尘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带内循环式自清洁系统的静电除尘设备。
背景技术
在实际的生产作业过程中,生产设备往往会产生大量含油雾或粉尘等污染气体,对工作环境以及操作人员的人身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所以需要对生产设备产生的气体进行集中净化。
例如,针对粉尘而言,所采用除尘设备,最为常用的就是滤筒式或滤袋式除尘,虽然,能够满足粉尘颗粒的拦截滤除,但是,其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所用的过滤层容易堵塞,造成风阻大,滤除效果差,而且比较耗能,同时,需要拆卸过滤层进行单独清洁,因此,操作及其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全新的自带内循环式自清洁系统的静电除尘设备。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带内循环式自清洁系统的静电除尘设备,其包括内部具有空腔且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机壳、位于机壳内且形成静电场区的多级静电场、用于对多级静电场进行清洁的自清洁系统,该自清洁系统包括与空腔相对连通的粉尘收集区、自袋口将粉尘收集区的开口密封并形成有过滤腔和滤气腔的粉尘收集滤袋、用于将滤气腔和静电场区相连通的循环管路、以及设置在循环管路上的循环风机,其中粉尘收集滤袋的外周与粉尘收集区内壁之间形成滤气腔,过滤腔与空腔连通,位于静电场区的气流经过过滤腔流入滤气腔并回流至静电场区形成气流的内循环,吸附在每级静电场电极片上的粉尘随着气流而流动、并收集至粉尘收集滤袋中。
优选地,空腔包括相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其中进气口与第一腔体相连通,出气口与第二腔体相连通,多级静电场所形成的静电场区拦截设置在第一腔体和/或第二腔体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竖直设置,且自底部连通,进气口和出气口均位于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顶部,多级静电场所形成的静电场区拦截设置在第二腔体中,静电除尘设备还包括拦截设置在第一腔体内的过滤组件。这样一来,在过滤组件的初步滤除下,先进行拦截滤除;然后再结合多级静电场进行静电除尘,以改善除尘效率和效果。
优选地,过滤组件包括自上而下间隔分布的多层滤芯,其中多层滤芯所形成的过滤目数相等或者由上而下逐层变小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连通处形成有弧形导流板,其中弧形导流板自上下两端部向下弯曲设置,且弧形导流板位于第一腔体内。在弧形导流板的导流下,便于经过初步过滤的气体相对均匀的进入静电场区,更有利于气体的除尘。
优选地,粉尘收集区的开口朝上设置,且位于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连通处的下方,袋口通过密封条可拆卸的密封在粉尘收集区的开口上。开口的设置,便于气流的抽出和循环;袋口的可拆卸连接,便于对粉尘收集滤袋的拆装和更换。
优选地,多个袋腔自顶部相连通设置,且沿着粉尘收集区的长度或宽度方向并排设置。能够将气流相对均匀的分梳至每一个袋腔。
进一步的,多个袋腔的袋口顶部齐平,且每相邻两个袋口之间自连接边一体成型或者可拆卸的连接。一般情况下,都是一体成型,滤袋布直接褶皱形成所对应的连接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咪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咪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672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