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危险废物无害化综合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66628.1 | 申请日: | 2021-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53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赵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峰 |
主分类号: | F23G5/00 | 分类号: | F23G5/00;F23G5/44;F23L5/02;F23J15/02;F23J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靳雪华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昌平区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危险废物 无害化 综合 处理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危险废物无害化综合处理装置,包括焚烧装置、焚烧辅助装置、收集装置、第一连接管、过滤装置、排气处理装置以及排气装置,所述焚烧装置一侧活动连接焚烧辅助装置,且在焚烧装置的另有一侧设有收集箱,所述焚烧装置上方连接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且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的一侧固定连接排气处理装置,所述排气处理装置上方固定连接排气装置。该危险废物无害化综合处理装置充分解决了危险废物处理时排出气体污染环境的问题,过滤层能吸附废气中的粉尘颗粒,减少污染,活性炭层可吸附废气中刺激性气味气体,提高了人们生命健康安全;有效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进一步减少了温室效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节能环保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危险废物无害化综合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每年产生的工业废物高达24亿吨,其中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为23.52亿吨,危险废物为4800万吨,并且每年还以12%的增长率快速增长。尽管国家加强了对工业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的管理,但仍有40%左右的固体废物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只是在企业内部临时贮存。据国家环境保护部统计,全国累计堆积的工业固体废物已达到66亿吨,占地约5.5万倾,且每年呈不断递增的趋势。有些大型企业虽然建起了填埋场,但由于没有采取严格的防渗措施和缺乏科学的管理,仍存在污染地下水的情况。根据我国相关法律对危险废物的定义,其是指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或者感染性等一种或者几种危险特性的;或者不排除具有危险特征,可能对环境或者人体健康造成有害影响,需要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的固体废物。传统的固废处理方法包括填满法、焚烧法、固化法和化学法。
在对工业危险废物进行焚烧处理时,焚烧效果不佳,无法彻底焚烧,且会产生大量的粉尘颗粒和二氧化碳以及刺激性气味气体,若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影响生态环境造成人们生命健康,传统的过滤方式无法将有害气体彻底净化,还是会导致空气的污染。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危险废物无害化综合处理装置,能够将外部空气输送至焚烧炉内提供焚烧环境,大大挺高了焚烧的效果。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危险废物无害化综合处理装置,包括焚烧装置、焚烧辅助装置、收集装置、第一连接管、过滤装置、排气处理装置以及排气装置,所述焚烧装置一侧活动连接焚烧辅助装置,且在焚烧装置的另有一侧设有收集箱,所述焚烧装置上方连接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且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的一侧固定连接排气处理装置,所述排气处理装置上方固定连接排气装置。
优选的是,所述焚烧装置包括焚烧炉、排灰口、第一支撑架、进料管、第一密封圈、进料口、密封盖、第一连接口以及第一检修口,所述焚烧炉的底面设有排灰口,所述焚烧炉下方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为四角支撑架,所述焚烧炉的上方设置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连接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的上方固定连接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上设置有密封盖,所述进料管的一侧设有第一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的一侧设有第一检修口,所述第一检修口上设有开关盖。
优选的是,所述焚烧辅助装置包括鼓风机、垫高架、第二支撑架、第一电机、送风管以及第二密封圈,所述鼓风机的下方设有垫高架,所述垫高架的下方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架,所述鼓风机的一侧连接第一电机,且鼓风机的一侧固定连接送风管的一端,所述送风管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密封圈,并在第二密封圈上设有多个螺丝。
优选的是,所述收集装置包括收集箱、面板、控制器、底板、进灰口、送灰管、第二连接管、第二电机和第二连接口,所述收集箱的一侧设置有面板,并在面板上设有把手,所述收集箱的另一侧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收集箱的下方固定连接底板,所述收集箱的顶面设有进灰口,所述进灰口连接送灰管,所述送灰管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管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口,所述连接口于焚烧炉下方的排灰口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峰,未经赵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666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