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燃煤烟气颗粒物的发生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64300.6 | 申请日: | 2021-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819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陈威祥;叶兴联;吴锡峰;陈永强;林启超;许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1/22 | 分类号: | G01N1/22;G01N1/28;G01N15/00;G01N1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陕芳芳 |
地址: | 364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燃煤 烟气 颗粒 发生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适用于燃煤烟气颗粒物的发生系统,包括:烟囱系统;烟气生成系统,用于生成与实际燃煤烟气一致的烟气,其与烟囱系统的入口连接;可凝结颗粒物发生器,用于形成可凝结颗粒物,其入口与烟囱系统的出口端连接,还与外界连通,以便外界空气进入可凝结颗粒物发生器;可凝结颗粒物发生器还设有用于颗粒物样品采集的采样孔;控制系统,与烟气生成系统和可凝结颗粒物发生器通信连接,控制系统用于调节烟气生成系统的控制参数,以生成不同的烟气,还用于调节可凝结颗粒物发生器的控制参数,以模拟不同的环境条件。该发生系统为可以模拟FPM和CPM同时产生的系统,可以模拟燃煤烟气排入大气后CPM的形成过程,给CPM测试方法的研究提供了条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煤烟气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燃煤烟气颗粒物的发生系统。
背景技术
固定污染源排放的颗粒物分为可过滤颗粒物(FPM)和可凝结颗粒物(CPM),两者之和为固定污染源向环境空气中排放的总颗粒物(TPM)。
现有排放标准规定的烟尘排放限值仅针对FPM,CPM被忽略了,但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燃煤烟气的CPM排放占总PM10排放的76%,占TPM排放的49%,有些甚至是FPM排放的2倍以上,可见,CPM排放对固定污染源颗粒物排放的贡献率较大,CPM是不可忽略的固定污染源颗粒状污染物。
近年来,已有一些科研院所和环境监测中心对CPM的测试方法、污染源的排放特征及转化特性等做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均无法模拟烟气排入大气后可凝结颗粒物的形成过程,也无法获知排入大气后受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形态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燃煤烟气颗粒物的发生系统,该发生系统为可以模拟FPM和CPM同时产生的系统,可以模拟燃煤烟气排入大气后CPM的形成过程,给CPM测试方法的研究提供条件,同时也能够准确测试一次颗粒物中FPM和CPM的浓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燃煤烟气颗粒物的发生系统,包括:
烟囱系统;
烟气生成系统,用于生成与实际燃煤烟气一致的烟气;所述烟气生成系统与所述烟囱系统的入口连接,以将生成的烟气送入所述烟囱系统内;
可凝结颗粒物发生器,用于形成可凝结颗粒物;所述可凝结颗粒物发生器的入口与所述烟囱系统的出口端连接,还与外界连通,以便外界空气进入所述可凝结颗粒物发生器;
控制系统,与所述烟气生成系统和所述可凝结颗粒物发生器通信连接,所述控制系统用于调节所述烟气生成系统的控制参数,以生成不同的烟气,还用于调节所述可凝结颗粒物发生器的控制参数,以模拟不同的环境条件。
本发明提供的发生系统,通过烟气生成系统生成燃煤烟气,并将燃煤烟气送至烟囱系统中,通过烟囱系统再送入可凝结颗粒物发生器,可凝结颗粒物发生器与外界连通,通过控制系统调节烟气生成系统的控制参数以生成不同的烟气,通过控制系统对可凝结颗粒物发生器的控制参数的调节,可以模拟不同的环境条件,这样,通过该发生系统能够对烟气排入大气后的迁移特性进行分析,能够模拟烟气经烟囱系统排入大气后可凝结颗粒物的形成过程,给可凝结颗粒物测试方法的研究提供了条件,采样后还能够准确测试一次颗粒物中可过滤颗粒物和可凝结颗粒物的浓度。
如上所述的适用于燃煤烟气颗粒物的发生系统,所述烟气生成系统包括烟气管路、第一风机和烟气成分发生器;所述烟气管路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烟气成分发生器连接,出口端与所述烟囱系统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控制系统通信连接,所述第一风机用于调节进入所述烟囱系统的风量;所述烟气成分发生器用于提供待测试的燃煤烟气中的气体成分。
如上所述的适用于燃煤烟气颗粒物的发生系统,所述烟气成分发生器包括与所述烟气管路连接的NH3气源;
和/或,所述烟气成分发生器包括与所述烟气管路连接的NO气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643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