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产油桐苗培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63640.7 | 申请日: | 2021-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684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黄学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眉山市凯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C1/00;A01G24/10;A01G24/12;A01G24/20;A01G24/22;A01G24/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涂琪顺 |
地址: | 620020 四川省眉山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产 油桐 培育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产油桐苗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存储:选取产油高的母树种子存储;选种:选择颗粒大、饱满、无霉斑和无虫洞的种子;浸泡:选择室内,将种子投入到用30℃‑40℃的温水中,在温水中加入立枯灵粉剂,立枯灵粉剂稀释400‑800倍,日浸一天,更换水后投入生根粉再日浸一天,生根粉稀释至千分之一,夜露时通过加湿器对种子表面进行加湿,并保持室内温度为30℃‑40℃,最后挑选沉入水底的种子;播种:每袋营养土中放入1‑2颗浸没后的种子。本发明通过筛选颗粒大、饱满、无霉斑和无虫洞的种子,在浸泡后,缩短了不同种子出芽的时间差,方便管理,有效提高油桐苗的质量,移栽成活率高,油桐苗生长快,产油高,较为经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桐苗培育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高产油桐苗培育方法,属于油桐培育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油桐(学名:Vernicia fordii(Hemsl.)Airy Shaw)是大戟科,油桐属落叶乔木,高可达10米;树皮灰色,近光滑;枝条粗壮,无毛,叶片卵圆形,顶端短尖,基部截平至浅心形,下面灰绿色,叶柄与叶片近等长,无毛,花雌雄同株,先叶或与叶同时开放;花瓣白色,有淡红色脉纹,子房密被柔毛,核果近球状,果皮光滑;种子种皮木质。3-4月开花,8-9月结果。
传统的油桐种植,在种植前未对种子的规格进行限定,造成种子质量参差不齐,导致出芽时差大,不利于苗期管理,因而存在育苗期质量差,导致油桐生长慢、产量不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产油桐苗培育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在种植前未对种子的规格进行限定,造成种子质量参差不齐,导致出芽时差大,不利于苗期管理,因而存在育苗期质量差,导致油桐生长慢、产量不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存储:选取产油高的母树种子存储;
选种:选择颗粒大、饱满、无霉斑和无虫洞的种子;
浸泡:选择室内,将种子投入到用30℃-40℃的温水中,在温水中加入立枯灵粉剂,立枯灵粉剂稀释400-800倍,日浸一天,更换水后投入生根粉再日浸一天,生根粉稀释至千分之一,夜露时通过加湿器对种子表面进行加湿,并保持室内温度为30℃-40℃,最后挑选沉入水底的种子;
配土:选择田园土、松叶腐土、河沙、腐熟饼肥、腐熟的鸡肥、草木灰和磷肥,5:3:2:1:1:1,将其充分拌匀成营养土,在搅拌的过程中喷洒杀虫剂、再装袋,喷洒浇水沉实等待栽植;
播种:每袋营养土中放入1-2颗浸没后的种子,并将种子压入营养土盛放袋中,两颗种子在营养土袋中对称放置,再依次码放有种子的营养土盛放袋至大棚中;
管理:定期对码放好的营养土盛放袋进行浇水、施肥、除草和杀虫,当种子长出丫苗后,定时通风,当小苗在拱苗期至展叶前,移苗上山定植,可避免伤根。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储存步骤中的种子储存要避光、通风和保湿,还要定期进行翻动种子,防止种子堆积在一起发热,导致种子发霉。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选种步骤需要人工进行选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配土步骤中,田园土、松叶腐土、河沙、腐熟饼肥、腐熟的鸡肥、草木灰和磷肥混合时,使用到立式搅拌机,营养土袋中装入八分满,出苗后,在加入营养土使营养土袋至九分满,有助于油桐苗的生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播种步骤中,采用U形的压杆,在营养土中插出两个种子洞,将种子出芽端朝上放置到洞中,再在种子上覆盖营养土。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管理步骤中,在中午光照强的时段,对丫苗进行定时遮光,防止较强的光线对幼苗造成损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眉山市凯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未经眉山市凯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636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